【专家评论╱游进裕博士口述,梁璃月采访整理】

上周讲“公私协力”,就是所谓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引用自西方,是20世纪90年代后一种崭新的融资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扮演特别重要角色。台湾近几年也积极推广,不过因各个案子不同,所以被延伸运用在许多公私部门合作的案子,不单指融资的部分。当我们在讲气候变迁PPP的时候,为了应变气候变迁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因此常签订弹性合约,采用弹性的PPP模式,可以适时做些微的内容修改。

自古以来公部门与私部门都会合作,但差别在于各国各自的权利义务怎么画分?
以前美国大型案子大多用BOT,它们BOT历史比我们久,过去他们用委办,发现问题却没办法解决 所以找出一种PPP方式,也就是公部门与私部门两者之间的对话和参与。以前大浦事件一开始在沟通的时候就是公部门与私人两者,没有专家在场,所以沟通到一半就开始吵架甚至互告,这就是因为各自利益不同,又没有第三者从中一起协调对话,所以后来沟通方式变成加入专家,形成三角式的沟通。

政府与新伙伴之间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活动伙伴关系来解决公部门与私部门运作的新关系,PPP就是可以弹性应用的方式,PPP这个新的伙伴关系大多由财务专业开始,希望透过信息公开,就是大家都知道细节与问题所在,没有任何欺瞒,才能让案子进行得更顺利。

像这一次馊水油事件,一般民众对于民营工厂很气,明知产生弊端但又不能不吃,那自己到底可以买哪一家的,吃哪一家的?我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做食材煮饭,就可以降低食安问题。

政府可能因为法源规定,权限范围仅有某10项,但偏偏出问题的可能在其它100项,在事情发生后,产生的问题是谁来做后续立法、检验?人们最常讲政府应该要处理,问题是政府那麽大,到底要哪一个单位哪一群人做?这时就常出现互踢皮球的状态。看这次馊油水事件,让我们想起之前的塑化剂事件,普遍来讲每次民间有意外或出包,民众都急著得到补偿措施,而没有较长远的规划。这时候PPP的另一个精神就可以派上用场,就是一群人共同承担责任,而不是现在一堆人光出一张嘴而不做事。如果可以找出一个愿景,找出负责的单位,列出进度与规划,这样比较有可能从事件当中记取教训。
201409152000_游进裕、梁璃月_环保_一群人共同承担责任 胜过一堆人光出一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