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论╱游进裕博士口述,梁璃月采访整理】

上周讲到在治水方面政府治理失能,民众期待落空,那民众的期待是什么?如果有机会遇到居住在水患地区的居民,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不指望政府把住的地区治理得很好,让房地产起来,让居民累积很多财富,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后代子孙可以一直在这块土地继续居住下去,不想让子孙搬到外地,让故乡变成荒芜废墟。这样的想法是居住在首都台北地区的民众不能理解的。

但是台湾政府在法制面不清楚,该规定的不规定,不该规定的却订一大堆,很多做事的人害怕图利,所以事情就没有办法好好做。或许你会说,台湾这几年不是在讲转变吗?但是体制转变需要时间,越来越多人在寻找人生的价值,也努力把工作做好,但台湾现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跟民众的价值观不一致,大家对于绩效值、满意度等的看法有落差,因为中央到目前还是用旧的方式处理这些最新的问题。台湾的政府真的需要往上提升,但大部分的公务员心态很难调整,因为工作稳定而且有退休金,所以只要安分守己不出错就可以安稳待到退休,少做少错,多做多错是他们的核心价值,因为政府治理失能,所以我们会发现成长的动能已经从政府逐渐转移到民间。

这几年很多单位,例如慈济或是台积电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常在天灾第一时间就跳出来处理。以这一次高雄水患为例,台湾最大的财富是在民间,短短几天就涌进大量捐款,高雄气爆发生时,许多人甚至台积电基金会都捐钱,但有另一种声音出现,有很多民众告诉台积电,与其捐钱不如你们来做重建的工作,因为捐钱到政府单位,政府关心的是不能乱花钱,因为怕被监督,等他们找人来做重建要等很久,成效也不一定好,不如让民间来处理,民间建一座桥几个礼拜就好,重建的速度不但快而且会更符合灾民的需求。

所以我会建议做事情应该要“公私协力”,公部门适合制订法源,进行较缓慢的行政工作,而民间则适合做机动性高的工作,两者如果可以相辅相成,做事情才可以有更佳的效益。
201409132000_梁璃月_周末稿 “公私协力”做事情才可以有更佳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