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鲁力立
大年三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为中国人必备的年夜精神大餐。这一新年俗已经持续了三十三年。但是,近十年,春晚却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随著国家整体文化氛围的提升,老百姓精神文化素养普遍提高,琳琅满目的精神大餐吃的是餐餐饱腹,因此对春晚的要求自然节节攀升。若没有饕餮盛宴,社交媒体上便是骂声连天。甚至,看春晚吐槽已经成为了新新年俗。而今年,春晚的骂声似乎来得更早一些,原因是两只猴子引发的纠纷。
春晚750x420
图:2016年春晚吉祥物康康

第一只猴子是今年的春晚吉祥物“康康”。网友看完就表示“哭了”,表示“这是坏了的猕猴桃,这是个混血猕猴桃,这是西瓜芒果猕猴桃混血,然后坏了……”甚至出现了很多改编神图。第二只猴子则是六小龄童饰演的经典版孙悟空。因为传言春晚毙了六小龄童的节目而引发了网络口水战。网友表示就是孙大圣在春晚舞台上咳瓜子他都愿意看一晚上。春晚导演在微博上也被骂出了新高度。春晚还未开始就已经舆情难控,我也料到今年春晚恐怕会是特别的一届。
春晚001
图:被网友恶搞成红绿灯的“康康”

果不其然,今年的春晚确实创下了新纪录,第一次将众口难调变成了统一口径:几乎所有观众都出奇一致地表示太难看了。于是网友们又开始含泪吐槽:请李谷一老师八点钟演唱《难忘今宵》;今天的《新闻联播》大概需要五小时三十分;今年春晚不上装备没法看,我妈给我找红领巾去了。甚至就在今晨,自媒体已经疯传《春晚最全政治考点》。

作为一个传媒人,了解春晚的幕后台前辛酸苦辣,对春晚还是保持尊重的态度。但是,节目从开场就生硬且宣教色彩浓厚,节目新意和亮点不足,幸好有支付宝和微信每过十几分钟撒一次红包才能支撑到零点。春晚已经将重心从晚会本身转移到了新媒体互动上,用钱才能拉住观众的心,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吗?媒介融合的今天,新媒体来势汹汹,传统媒体被迫转型,但是这并不代表买椟还珠,而应该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为主,新媒体互动为特色。而春晚,作为中国内地晚会的引领者,如此行为让接下来几乎所有卫视的春晚都一一效仿。而观众甚至根据哪个晚会有红包就看哪一个的来选择。收视沦为以金钱来诱惑,这种拜金导向和金钱至上的思想难道没有人重视吗?

自从微信开设红包功能之后,金钱代替了祝福,代替了沟通。甚至有人将祝福视为虚情假意,而将红包视为礼尚往来。甚至出现了一些95后,00后伸手要红包,发朋友圈比红包。而央视却视而不见,还特地引入红包政策,大肆鼓吹,甚至反客为主,这不是对不正之风的谄媚迎合?
春晚002
图:2016年猴年春晚节目《茉莉花》

而从春晚本身看,艺术已经成为了次要。在很多观众感叹舞台华美之时,内行则对其乡土气息嗤之以鼻。LED素材大红配大绿,违背色彩搭配原则,挑战视觉冲突,更别说和节目保持风格统一。比如一曲江南茉莉花,却用桃红配翠绿,简直堪比一杯清淡好茶中放了三把味精。节目本身也缺乏艺术感,直白单调,如最为鸡肋的戏曲节目,完全可以利用好今年猴年的元素做出老少皆宜的效果。但是不冷不热地唱腔和表演,又一夜回到多年之前的春晚水准。唯一新意的则是五个会场同台演绎,利用电视技术的跨时空能力提升了春晚直播的新水准。

不过似乎导演对此十分满意,主流媒体也对其好评连连。这应该并不是对网络舆情的无知,而是对主流话语的严格把控。春晚是一台晚会,从初创时期就定义为一场在春节为老百姓奉献的文化盛宴。然而,随著其影响力提升,把关人就必然会介入其中。但是,我想问,做好严格的把关是否就一定会削弱艺术气息?显然,前几年哈文导演的春晚就给出了答案。这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又挖出了三十多年前的春晚,虽然没有数字技术,没有跨时空演绎,但是质朴的风格和走心的表演让百姓动容。可见,在声色犬马的今日,吃一顿开胃小菜恐怕更有滋味。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