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刘少青
在昨晚之前,我是杨晨声音的粉丝;在昨晚之后,我是杨晨的粉丝。
昨晚,应杨晨之约,去看了他的演出《人籁》。海报上写的是“冯唐之诗遇上杨晨之音”,编剧冯唐,主演杨晨。“人籁”,当是人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所以,这台演出,应该是诗意的自然流淌。
与其说是看演出,不如说是参加了一场诗会。所以,这台演出命名为“人籁吟诗会”。台上的杨晨,且说且聊、且吟且诵,一瓶美酒作伴,让酒助人兴、诗祝酒兴,把偌大的一个剧场变成了一个诗情洋溢的空间。
我们看惯了演员表演给观众看的那种演出,朗诵会也一样。演员手捧诗稿,把作者的文字用他的声音技巧变成声音,表达给观众。如果《人籁》只是把“冯唐之诗”变成“杨晨之音”,那也不过如此。不过显然,当“冯唐之诗”遇上“杨晨之音”,发生的是化学反应。那些文字从杨晨的嘴里发出的声音,变成了杨晨诗情的自然流淌与诗兴的自然挥发。一个编剧,一个主演,就是一台演出?是的,这就是杨晨的独角诗剧。甚至,我觉得这里都没有编剧、没有主演,主角只是诗。所以,这台演出叫做“人籁吟诗会”是贴切的。杨晨吟诵之间,也与观众随时互动,打破了第四道墙,把观众也变成了演员,把整个剧场变成了诗。
来看这台演出的,有的是为了冯唐的诗来的,有的是为了杨晨的声音来的,而我属于后者。但当我坐在剧场里,却忘了这个声音的存在。我看到的只是那样一个活生生的、真实存在的人,在那里袒露他的内心给我们。所以我说这是一台至情至性至真的吟诗会,这不是演出、不是朗诵,这只是诗。
演出的最后一程,杨晨邀请了很多观众上台,朗诵了他们喜欢的诗,或者只是说说他们想说的话。最后一位上台的是杨晨的一位老朋友,送给杨晨一支向日葵,并相拥而泣。那位观众说,我们都变了很多,而杨晨永远是那个杨晨,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情之所至、不能自已。是啊,我们为什么要长大呢?永远做一个可以任性的孩子不好吗?
这就是诗性的杨晨,宁愿活在诗里的杨晨。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