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彦菁
“银浪新创力国际论坛 ”23日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与银享全球共同主办,邀请美国安乐居医务长Jay Luxenberg、英国Age UK专案经理Sian Brookes、荷兰Buurtzorg创办人暨执行长Jos de Blok、日本蒲公英诊所负责人永井康德医师等四位主讲人,分享各国居家医疗及照护经验。
送餐、洗澡、喂猫全都包:美国安乐居PACE集成照顾模式
源自旧金山唐人街的On Lok安乐居,由牙医师William Gee和社工师Marie Louise于1972年创办,提供成人居家照护,至今在全美已有134个据点。
安乐居创办之初,本来是希望提供讲华语,且具华人文化的安养院,“后来我们发现原来老人的需求是‘待在自己的家里’” 医务长Jay Luxenberg分享道。于是安乐居开始提供到府服务,包含送餐、社会服务、交通接送、洗澡、海外旅游期间医疗照护等,甚至曾经有位老人因住院期间无法照顾爱猫,心情郁卒,安乐居也协助喂猫。
安乐居的经费来自政府经费中,原本护理之家的预算,但他们采“论人计酬”的财务体系,每个月请领以实际照护人数为主,以实际需求核销经费及规划人力,“我们为政府省下10%的经费,同时还提升了照护品质。”
安乐居的PACE集成照顾模式,“同时满足了想居家养老的体弱长者,也协助了有老人照护需求的家庭,更为政府省下了经费。”
同场加映:美国安养机构“安乐居”:我们成立的目的 是让老人不要住进来
让长者爱上老年生活:英国Age UK反转照护金字塔
“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爱上他们的老年生活,且这个社会能减少照护的成本负担。”专案经理Sian Brookes一开场就分享Age UK的愿景。
Age UK相信最好的老人照护,不是社会投注庞大的医疗资源,“而是要反转照护金字塔,运用社区、志工、亲友等网络,创建长期照护机制,让老人重新投入社会,安全且温暖地住在家中,大家才会爱上自己的老年生活。”
经费同样来自政府,在英国联邦架构下,目前英国共有160个Age UK组织,每年运作高达2000万英镑的资金。Age UK不只从事在地服务,同时也向政府倡议,从政策面由上而下推广社区照护机制。
“我们一直在追求最佳集成度。”从医疗资源、社区资源、多领域团队等的集成,Age UK持续反转照护金字塔,为英国长期照护服务创建典范。
延伸阅读:老人家进医院像在“走灶脚”?英国Age UK志工小兵立大功 一年减少1/3长者急诊室就医率!
摆脱官僚 让照顾体系不再失焦:荷兰Buurtzorg照护中心
2006年才正式成立,荷兰居家照护机构博祖客(Buurtzorg)至今已有9000为员工,服务7万名老人。至于成功的秘诀?“我们什么都没做,只是让专业的自己来。”创办人暨执行长Jos de Blok笑著说。
以“更低成本达到更好的照护”为目标的博祖客,虽然全荷兰有9000位员工,但因为除去了组织内部的官僚体系,总部只设置45位员工,经常性费用只有8%,较荷兰其他组织平均值25%低很多,因此能将多数的经费投入居家照护与患者身上。
也因为没有管理阶层束缚,第一线专业医疗人员可立即下决定,再加上信息科技系统的运用,让医疗人员能借此更快速了解患者状况及过去病史,并作品质管理。
博祖客也曾经因为一位阿嬷的要求,在社区举办了“老人竞走比赛”,“让老人们聚焦在自己的‘能力’上而不是失能。”后来老人们甚至自发性组织了散步社团。“我们相信拥有对自己生活的操控力与自主权,就是最正面的力量!”
推荐阅读:他46岁才创业,却用社区照护模式翻转荷兰居家护理产业!“我们什么都没做,只是让专业的人自己来”
在宅医疗,在宅临终:日本蒲公英幸福诊所
“医生的使命不仅是延长患者的余命,而是要让余命更加幸福化。”永井康德医生如此阐述医师的使命。
2000年10月,当时34岁的永井康德在西予市开办蒲公英诊所,没有住院或门诊服务,而是提供在宅医疗服务,工作团队中除了医护人员外,也有社工师、按摩师等多元组成。“在宅医疗重要关键就是各单位间互相合作,并确认团队间的信息共有,且统一方针。”
主张“抛弃只看疾病的医疗”,蒲公英诊所从家庭状况、生活型态与社区状态等,都一并考量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以期能够提供最适当的疗法,让患者即使在最后的余命中都能感到幸福。
目前日本已经进入了“多死社会”,每年有120万人去逝,到了2025年会再增加50万人,其中多为80岁以上的老人。而日本在医院临终的比例高达80%,远远高于台湾的47%。在医院临终前,仍会给予点滴、禁食与抽痰等医疗行为,此举不但会增加患者生前的痛苦,无法延长寿命,更浪费庞大的医疗资源。
因此,永井康德积极鼓励“在宅临终”,让患者回到家,在家人照顾下幸福地逝去。“这就是我们说的‘大往生’,一个很好的逝去也是人生很重要的部分。”
从欧美、日本的成功经验,我们看见在宅医疗照护已是全球趋势,而台湾在2025年将会迈入老人人口20%的超高龄社会,如何因应这个巨大的转变,做出最好的应对,将是台湾下一步必将思考的议题。
延伸阅读:
>> “没客人载,可以载货啊!”巴士变身宅急便!日本服务创新,解决偏乡老人问题
>> 活跃老化 剖析台湾“银发海啸”来袭
>> “高龄版”交友服务:100岁也能交朋友!英国的社区互助圈,让老人开心享受生活自主权
核稿编辑:金靖恩
本图/文由“社企流”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老人最想要的,是留在自己的家”全球四大案例带你认识居家照护趋势 让长者在家幸福终老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