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李幸
女儿有半个月的时间陪游,遂决定往华盛顿、纽约、波士顿三城。此三城,可谓老美的“政商学三都”,其名声,地球人都知道。且集中在美国东部偏北,各城相距只有几百公里。
从交通便利考虑,从温哥华直飞,先到纽约。一周后乘大巴到波士顿,300多公里,四、五个小时,比较轻松。
到波士顿,自然是看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先查地图,明白当住剑桥(Cambridge),两所大学所在小城。所选住处,出门百余步,左手转去是麻省理工,行10分钟;右手转去是哈佛,走20分钟。
所谓剑桥,不是徐志摩再别的那个康桥,因为“1636年,哈佛大学的前身、北美洲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哈佛学院在这里创办。人们希望此镇能成为跟英国剑桥一样的大学城,1638年,将它改名为‘剑桥’。该镇于1846年升格为剑桥市。” “至2006年,世界上共有780人获诺贝尔奖;由于这两所名校位于此小镇,剑桥市号称培养了780人中的130位诺贝尔奖得主。”
于我而言,最动人的是当年有位牧师捐了几百本书和一些钱,据说占其一半资产,从此学校即以其名而命了。
做好事当趁早,教育是好事。
(左上角哈佛,右下角MIT-麻省理工)
(剑桥市在波士顿市西北)
剑桥市面积18.47平方公里,跟我所居的广州大学城一样大小。哈佛和麻省理工两校,在该市占地只有几平方公里,大部分地方是与学校没有直接关系的居民(当然少不了生意服务关系)。大陆的北大清华,在北京海淀区,也是当年地盘。如果现在,拆迁没商量。
剑桥市与波士顿市隔著一条河,两市没有隶属关系,分别自治。“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美国每十年做一次统计),剑桥市现有101,355的居民。剑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30年,最早在波士顿地区定居的英国清教徒在此创建的‘纽敦镇’(Newtowne)。”
10万多点儿人口,不知有没有算上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在校生(大约3万多)?住在剑桥,与广州大学城有同感,就是清净。不同的是居处门前私家车多些,尽管还在暑假里。寒暑假,广州大学城有点鬼城的样子。中国大陆学做大学城,往往清一色的学校,没有多少居民,也不考虑教师生活。大部分教师住广州城里,大学城里的常住居民是拆迁保留下来的几个村,估计几千人吧。
居所是一双联别墅,所居这半边据说分4个部分出租,每个部分每天150美金,共享厨房,免费自助早餐。住的那几日,早餐时都有别的客人,估计生意不会差,因为来此访学及旅游的人不会少。房东多年前从台湾来,做家务的则来自上海。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不会开车,只讲中文。在网站上打理的是房东女儿。
住纽约时,白人房东只会讲英语,且仅礼节性拜访一次房客。这里则从早到晚有人守在客厅,多为那位房东,有时是她女儿,都一再交代煮食需小心,有蚂蚁。
逛逛小街,养养精神,准备著正儿八经去玩两所世界名校。
(租住处。小镇上都是类似的房子)
(住处附近的小街,北美小镇都差不多)
(这家餐馆打出1919年号,大概街上老建筑都没了)
(市政厅的一座楼是哈佛的老房子,1871,在去往大学的路上)
注:引语出自维基百科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