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出路在哪里?

【记者卢明正新竹报导】杨立吾博士演讲“发现台湾产业的利基”(图/卢明正摄影)

我们对中国贸易依存度高,当中国倾全力发展“红色供应链”时,台湾的出路在哪里?香港朗福科技执行董事、曾任上海中芯国际工程院士杨立吾博士在一场专题演讲中表示,台湾应重商轻政,取经于中、西亚,搭上“一带一路”的顺风船,成为有科技含量的十穗商群。

自强工业科学基金会日前在清华大学举办“产业聚落专题讲座”,邀请杨立吾博士主讲“发现台湾产业的利基─成功转型之钥”时作以上表示。

竞合策略 走向海外市场
清华大学校友、成长于台湾南部的杨立吾表示,圣经中路得在波阿斯的田里捡十麦穗,以供养她的婆婆拿俄米温饱(参路得记二章1-7节),也就是大财主让收割打捆剩下的麦穗留给贫苦需要的人。他讲“十穗”是谦虚的说法,台湾不是真的要去十穗,而是将自身具有“科技能力”的软实力,在“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中,寻找台湾“商群”的机会。

他恳切地说,台湾不仅要走向海外市场,参与竞合策略(Co-competition),如此才不会丧失台湾既有的兢争优势与能力。

杨立吾表示,台湾面对的是全球“资源衰竭”的大环境变化,包含水、空气、土壤的严重污染,加上资本主义危机及通货紧缩,造成财富分配不均、意识形态极端对立,台湾产业必须发掘自身优势及寻求转型,以重新加入与全球的“新能源”、“科技通讯”、“货币战争”、“海权”…等竞争,让台湾在世界洪流中占有一席之地。

“未来的新兴市场具备强大经济影响力”杨立吾表示,1990年以前,雪铁龙地区的美国、欧盟及日本,其GDP(国内生产毛额)总和占全球73%,至2014-2015年,此三区域GDP总和降至48%,预估至2050年,这些雪铁龙地区国家的GDP总和将只占全球28%。因此,如何在世界各地发现潜在规模的新兴市场,例如欧、美、亚洲等一些发展中的国家,都可能是我们以后参与贸易的对象。

发挥台湾亲和软实力
有多年半导体实务经验的杨立吾认为,中国打造半导体供应链时,我们应该决定参与竞合。2014年中国市场进口DRAM总金额达102亿美元,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产能,并以官方主导“国家大基金”在美国收购相关企业,企图以进口方式,加速完成打造完整的半导体供应链。

反观台湾,目前海外接单出口比重达到53%,光是2014年对海外投资成长率40%,以致资金不断外流。杨立吾建议,台湾应走入全球市场,面对第三次产业革命造成的缺口段,进行海外融资,垂直集成智慧制造方法(例如工业4.0,提升制造业的电脑化、数码化、智慧化的能力),以发挥台湾亲和性的软实力。

“台湾半导体代工模式发展已近尾声!”杨立吾直言,台湾引以自豪的半导体电子代工行业,由于主导市场规律(指摩尔定律)已让台湾失去四十年前的驱动力,而降低成本的经营理念也无法持续成长的动能,日渐微薄的获利能力更无力支持昂贵的研发支出与市场竞争的新思维。因此,台湾产业必须改变作业思维,将产品零件模块化,运用网络集成系统,在全球各地吸收所需科技人才,营造新的商业经营模式。

走向物联网的趋势主流
“台湾应由电子、光电中、上游走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应用的趋势主流”杨立吾表示,台湾在创新光、声、电等方面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可由通讯、能源和物流网的组成,透过大数据(Big data)处理分析资料,以研判未来的商业趋势,这才是台湾工、商、农、医、教育及文创产业的新契机。

他举例说,台湾的屋价居高不下,为解决人口老化的居住问题,在邻近大都会的桃、竹、苗地区发展“智能住宅”,链接网络系统,推广在地化及智慧化的有机农业的休闲生活,并可结合预防医学与电子病历系统,必能建构银发族的友善居住环境。

杨博士也举印度为例,印度是南亚最大国家,土地面积为全球第七大,人口数名列世界第二,为解决资源逐渐衰竭问题,印度斥资300亿美金打造上百个“智慧城市”,在2022年之前,将提升国内太阳能发电量25倍,目前率先实施的就是在机场旁边建设太阳能发电厂,目标是提供100%的机场用电需求。借此提醒台湾:开发新能源、发展智慧城市是可以并行不悖。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杨立吾:成为有科技含量的十穗商群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