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梁璃月】

台湾近几年兴起一股青年返乡种田的风气,其中无毒、有机的种植最受欢迎。不过由于有机种植门槛高,目前台湾有机耕作面积近乎停滞在6,000公顷左右,只占台湾可耕农地的千分之七,这个数字代表仍然有99.3%的绝大生产土地采取传统方式种植。随著食安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许多人注意到有机种植比例太低,希望能提升更多人对生态与环保的关心,并减少使用农药,逐渐朝向无毒、有机种植的目标迈进。

有机农业在台湾发展二十余年,如今面临停滞不前的困境。台湾目前进展到有机2.0:强调标准、规范与品质认定的阶段,如何突破困境迈往有机3.0前进,将与台湾有机产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什么是有机3.0? 就要从有机农业的发展演进说起。有机农业是从1.0发展到2.0,乃至现在的3.0阶段,1.0指的是早期先行者如霍华得爵士( Sir Albert Howard)、罗岱尔、福冈正信等人推动有机农业的年代(1920~1968);而有机农业2.0则是目前台湾面临的状态,有机农业虽然持续成长,但相较于惯行农业仍为农业生产小众,且受到政策严密的规范(1968~2013)。截至今(2015) 年3月20日,遂由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者联盟(IFOAM)提出了“有机农业3.0”的新概念–更为永续、强调共善(Common Good),其四大法则包括有:(1)创新的文化;(2)持续完善有机农业健康、生态、公平与谨慎四大原则的操作机制;(3)透明集成;(4)更为包容的立场,接纳更多元利害关系者的参与,共同推动有机农业,以实质成为无论是对地球或是人类与他类生命都得以永续生活的产业型态。

其中值得强调的是,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提出持续完善有机农业四个原则:健康、生态、公平、谨慎,揭示有机是很重视关系和谐的一个产业,包括人跟社会、环境,消费者和生产者,现代跟后世,都维持一个全面长久及和谐永续的关系。

换言之,3.0时代的显著发展趋势乃为有机农业的社会、环境、哲学价值将会被进一步挖掘和重视,消费者和农友的共同参与也会打破之前以企业和第三方认证为主的有机产业局面。

目前台湾对于有机的认知多数停留“农药零检出”的食安诉求,对其他原则与概念甚为缺乏。不过台湾如果可以用严格法规及标准先行创建市场秩序,并将有机农业的可贵、农友的人文本怀、消费大众与土地、作物的情感做为链接等价值集成,将有机会逐步迈向有机3.0,以创新的思维提升有机作物的价值,并真正建构永续与共善的生活与产业型态。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