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玲(一粒麦子基金会社工员)

二○一三年开始,我很庆幸地加入台东基督教医院一粒麦子基金会恩慈收出养媒合服务中心,担任收养服务的社工。起初,当我进入收养服务的领域,内心有许多声音及争战;心想收养人岂不是单纯想要收养一个孩子而已,为何我们要对收养人进行如此深度的访谈?为何常常要讨论可否接受生母吸毒背景的孩子…等令人害怕的收养期待呢?
当时,有许多疑问在我脑中翻腾。

为孩子选择一个健全的家

当我慢慢体会一个孩子迫于无奈而没有选择余地,无法在原生家庭长大、被疼爱、被呵护时,我突然懂了。因为我们不能让孩子再经历人生另一个失落,所以收养社工的工作就是要严谨的替孩子“把关”,要从儿童的最佳利益出发,替孩子找寻一个健全稳定的家庭。

常有收养人反应,为什么收养的程序这么冗长,若是为了孩子的益处,不是应该让孩子早一点进到家庭吗?为什么还要上这么多课呢?难道中心质疑收养人没有给孩子幸福的能力吗?为什么社工说得好像我们无法收养到健康的孩子呢?一连串的“为什么”。

其实答案“都不是”!

收养人面对的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但是过程的准备,就如同妊娠的妇女怀胎十月一般,需要时间孕育、等待及准备。所以我常向收养人说:“收养绝不是一条易路,但我谢谢你们的勇气及爱。”

收养访视过程如剥洋葱

在这五百多个日子里,印象最深的是,我与服务的第一对收养家庭,经历人生的一场战役与旅程。

犹记得在一次家庭访视时,收养夫妻质疑我的询问,说道:“为什么你的提问好像在咨商,需要问到如此深入的问题吗?”是的,收养人在收养程序中,会面临到像剥洋葱般,一层一层重新回到自己人生的原点检视自己。

随著收养程序的进程,我看见这对收养夫妻彼此微妙的关系变化,除了眼神交会变多了、肢体互动也多了,全是因为两人共同准备等待孩子的来临。

在准备教育课程中,这一对夫妻勾画著未来梦想的家,男主人开心的做菜,望著窗外老婆与孩子一同嬉戏…,那一刻,我在他们的脸上都看见幸福的笑容。

和收养孩子第一次渐进式接触时,收养爸妈怀著喜悦且忐忑的心来到中心,一看见孩子,脸上随即浮现疼惜怜爱的表情,令我印象深刻。

虽然刚开始孩子对他们俩感到陌生而哭泣,可是他们很有耐心地抱著、哄著,还一起到户外走了一圈。他们表示,为张罗孩子的东西已花了数万元,还是认为自己准备不足。这对夫妻为了一个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承诺要陪伴孩子、爱孩子,这样的爱实在是我所想不到的。

爱在哪里 幸福就在那里

孩子进入家庭的第一周,收养爸爸分享:“当孩子回到家的第一天,为孩子剪去衣服标签时,突然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父亲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扶养一群孩子长大…”只见养爸眼光一阵泛红。我想,这就是当父亲的心情吧!

当孩子第一次气喘发作,夫妻赶忙为孩子挂急诊,看著孩子打点滴、用氧气面罩费力地呼吸,“真想为孩子分担病苦”。半夜,孩子因为生病不舒服一直吵闹,收养爸爸、妈妈陪伴身边哄睡直到天亮,隔天夫妻带著“黑轮”去上班。收养爸妈说这是“甜蜜的负担”,因为孩子进到家庭后,为他们家庭增添许多欢笑及惊奇,以往夫妻下班后仍各忙各的,而今每天绕著孩子,夫妻的互动多了、笑声多了,因著孩子的加入,夫妻会去动物园、游乐园等,这些是夫妻以往不曾有的生活经验,每每谈论这些事时,皆可感受到收养父母的喜悦。

期盼已久的日子终于来到,收养父母于去年九月正式完成了收养手续。在户政单位办理手续时,收养爸爸还大方地向熟人介绍这是他收养的孩子,让一旁的我听了很感动。记得有位指导老师说过,收、出养的社工很不简单,因为社工在做一个高度困难的工作─就是社工何德何能为孩子“选择”一个家呢?

我却认为真正的勇者是收、出养人,因为他们的勇气,让一个生命有所翻转。就如同这对收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上帝所应许的,因为收养爸爸竟与孩子同一天生日,连自己生的孩子都很难这么巧合呢!

去年九月下旬,基金会为收养爸爸及孩子举办一场庆生会,“淡定哥”(孩子在安置单位时的小名)已变成活泼好动爱撒娇的小男孩,时而赖在爸妈身上撒娇,时而搬东搬西的好不忙碌,而爸爸妈妈则在一旁露出满足的笑容看著孩子。我想,那幕温馨的天伦画面就是收、出养最大意义了。

承诺是一辈子的学习

与这个家庭持续联络著,养妈提及有次孩子感冒,透过友人得知外地有位名中医,便带著躺椅、睡袋彻夜排队就医。听著养妈诉说这段就医经验,心想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吧。

养爸则提及,儿子愈来愈像他,脾气很拗、很固执,可是在谈话过程又不时听见养爸对于拥有儿子的满足。夫妻每天晚上会带著儿子一起祷告,由于每天对儿子说“爱你”,所以现在儿子最会说的是“爱你”!

收养父母进行机构的收养程序仅是一段路,因为在收养之后需面临的照顾、教养是一辈子的学习,正如同这对收养父母有许多生活里的挑战、冲突,却也经历疲累、喜悦、欢笑及无可言喻的满足。虽是如此,我却看见收养父母们总是以溢于言表的喜悦及坚定的承诺带著孩子向前行。

一年多来,在收养的服务上,我看见人心的美善,看见生命的美好,更看见孩子的希望,最后我仍要说:“收养不是一条易路,却是一条恩典之路。”期许更多对孩子有负担及承诺的人加入收养行列。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活在爱中》收养不是易路却是恩典之路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新住民语言落差需补足
南宁随笔─略论“淘宝代课”的网络异象
赞美怎么不管用?─创建自信从正确鼓励开始
白崇亮 史雷顿:爸爸好,家庭一定好
教改制度再改革 台湾才有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