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梁璃月】

你知道微电影吗?这几年台湾许多地方都有可以看到举办微电影比赛的消息,例如华人草根创意微电影金善奖、用iPhone拍微电影、水母微电影大赛、华硕快乐微电影大赛等等,这些都提供许多年轻人一个发表微电影创作的平台,幸运的话还可以获得奖金做为下一个圆梦的基金。

微电影的发展不过才短短几年,是一个从2010年才开始的新名词,主要是指影片时间较短但制作方式与电影相似的行销作品。最主要是在广告领域使用,不过由于要拍摄长篇电影之前都要经历过短篇电影的训练,因此也有许多人将微电影视为迈向拍长电影的一个基石。以2014华人草根创意微电影金善奖铜奖得主陈仕恩导演为例,现在专攻电影硕士的他大学时期的毕业制作就是拍摄微电影。

陈仕恩是怎么变成一个微电影导演的呢?陈仕恩导演于接受草根新视野采访时表示,“我自己本来学传播,后来考量未来发展就转到影视类,专注朝向影像发展。大学因为要缴交毕业制作,就组成制作团队拍了微电影,过程中不知不觉竟然当了导演还得了金善奖,这是人生没有想过的一种发展。”

拍电影其实是辛苦的,对此陈仕恩表示,与班上同学组成一个团队拍摄后,光是写据本、拍片就花了5个多月,加上后制总共耗费7个月拍一部37分的微电影。由于团队选择在竹山拍片,所以花不少时间在交通方面,而且 9个人一起下去竹山的时候为了省钱总是很克难。“因为面临资金问题,所以尽量压缩拍摄期间,只跟演员签5天的拍摄时间,让他们住在250元的旅社。团队里的19个人在一栋只有一间浴室的三合院里拍片顺便住宿,一群人在三合院睡觉时因为空间不足,有的睡地板、有的睡车、有的搭帐篷,过程非常辛苦,但看到成果之后大家内心是感到欣慰的。”

另一组获得社会组剧情佳作的“一人一半”团队,拍片过程就相对轻松许多。该片的剪接王士铭于接受草根新视野采访时表示,他们是学校的学生,团队总共有6个组员,从筹备到拍完只花两周的时间,基本上是利用业余时间拍摄。导演萧宇妍表示,题材取自自己家人的实际经验改编,针对现代老人常有的老人痴呆问题进行探讨,拍片过程家人都很支持,比较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

拍电影的过程因人而异,有时辛苦有时快乐,付出的时间成本以及经费也因团队规划而有所不同,很多怀有电影梦的人都会先从短片开始,历经微电影这一关之后,许多人不但一圆导演梦也让自己的影像经验更加精彩。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抚慰人心的剧作 日本版“义贼廖添丁”
弦子的如果
《寂地》-这寂静之地陪伴了我10年
陪伴Robbie Williams 让歌者不孤单
善用科技部研发经费-创造大学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