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吴娟瑜

如果孩子无法做到“耐心”处理事情,那麽,有三个层次值得爸妈来确认:

第一层次,孩子是针对游戏守则模棱两可而没耐心吗?

有的大人情绪起伏而变更游戏守则,孩子无法理解,当然开始吵闹。

例如,小凯每天晚上六点可以看卡通半小时,这一天,爸妈同时下班到家,妈妈显然不开心,看到书包没收、袜子乱丢,竟然改口:“今天整晚都不准看电视。”

孩子觉得罚太重了,以前只要赶紧收妥,还来得及看的。今天爸妈闹僵,却迁怒小凯,莫怪小凯不服气,他没有耐心等到隔天晚上。

第二层次,孩子是针对“人”而没耐心吗?

有的孩子是看准某个大人对他言听计从,于是吃定了他,只要耍赖,对方一定会让步;一般家中长辈疼爱儿孙而没有底线,有时还说:“给你多看半小时卡通,不要告诉妈妈。”,小孩学到钻漏洞的把戏,于是操弄不同的大人,对“被吃定的大人”就颐指气使,没有耐心。

第三层次,孩子是针对“事”而没有耐心吗?

有兴趣的事,孩子自然专心投入;没兴趣的事又被强迫地做,当然就是耐心缺乏,事倍功半。

HITC21

例如,妈妈从小梦想学钢琴,渴盼美妙音符,但因为家境不允许,只好作罢;等到婚后生下女儿,逼女儿学钢琴,要她上台表演;但是女儿是身形灵活、坐不住的儿童,更大的兴趣是在运动场上跑跑跳跳。

这对母女的冲突可想而知──妈妈认定女儿不乖,没有耐心学钢琴;女儿逃之夭夭,实在是因为把她摆错学习的位置了。

自我控制力

如果以上三项都把握正确,孩子仍耐心不足,那麽可以从后天的调整来补强。

近代科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里,多数认为先天遗传因素固然存在影响,但是透过环境因素的形塑,一样可以改变孩子的态度。

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在“忍耐力”(时报出版)提及“小孩发育自我控制策略,会受到从小与照顾者依恋经验的影响。希望孩子跟自己比较亲密,又想要他们学会适当的自我控制技能,当爸妈的人就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小孩比较有机会学到。”

重点来了,爸妈是孩子培养耐心的第一线老师,孩子是否有耐心就看爸妈的教养态度了。爸妈做到公正、心平气和、尊重孩子的天赋兴趣,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自然而然地发展而出。万一有的孩子脑部前额叶发展尚未臻熟,自我控制力和适应新事物能力较缓,那麽,爸妈还有另外的策略来进行。

转移注意力

“自我控制力”不足,孩子看起来没耐心等待,没耐心学习,这时,可以透过“转移注意力”来补足。

例如:当五岁的维维肚子饿,吵著马上要吃到汤面,妈妈手忙脚乱之余,快要出言责备,幸好及时踩煞车,妈妈请维维洗菜、拔掉菜梗,这样的转移注意力策略,让维维忘了吵闹,还能有参与的乐趣,也就看不出什么是“耐心不足”了。

例如:爸爸约好儿子骑單車出游,出门前,爸爸接了一通重要电话,于是他请儿子顺手擦拭两辆單車,电话打完,向儿子说声“抱歉延后出发”和“谢谢把單車擦干净了”。

像这样,孩子在等待的过程是可以自行安排另外的活动,或聆听爸妈的建议做到“转移注意力”的事,这就是强化“自我控制力”;而“自我控制力”越来越熟练,孩子就显得耐心十足了。

耐心十足的孩子乐于延迟享乐,配合家规,又能懂事体贴大人,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吗?(本文作者吴娟瑜老师,国际演说家,亲子教育专家,6000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