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田昊
任何一种伟大美食的诞生都离不开融合的创新,也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天才人物。
颇具盛名,鲜滚香辣的湖南津市牛肉粉之前世今生也同样有著相似的故事。
南方人爱米粉,北方人爱面条,这本是因地理、物产自然产生的分野。但当一群来自北方的回民到了南方大地上时,又会怎样呢?
在湖南,常德,澧州都是回族聚居较多的地区。他们大多都是明、清两代随军落籍而来。但在洞庭湖平原这块肥沃土地上,米为主食。北方回民也只能入乡随俗,以当地的米粉代替面条,但改不掉的是对牛肉的忠诚。两者结合,这便有了牛肉粉最初的诞生。
回民烹制牛肉确实有独到之处,但这最初的牛肉粉还只能算是一种民族风味浓厚的饮食,一款惊艳的品牌饮食还得靠天才来创制。这位天才便是常德人刘松生,诨号刘聋子。1938年,他从常德避难来到了津市。
此时的津市,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战时重要的避难地,可谓群英毕至,人口勐增到10万余。随各地移民而来的自然少不了各地的美食。刘聋子要想在餐饮讲究,竞争激烈的津市立足,就必须得有过人的绝活。
刘从回人那里学到极具特色的牛肉烹制手艺。他的烹制,极为考究:一头现宰的牛,只取非倒地的一半。牛肉买回,立挂近风处,按老、嫩、肥、瘦切成一斤左右块子,置清水中浸泡,待挤出纤维中血水,再放入齐人高的自制汤锅内同带髓牛骨一齐煮熬。刘聋子改进制汤方式,在传统清真做法上引入药膳形式。煮时,将香药用纱布包好,置于锅底,不加盖,以便腥味散去。其粉独标一格,关键在于香药与众不同。他用药30多种,其故世后散跌成18种,即:大茴、小茴、中安,桂枝、甘草、陈皮、公丁、母丁、花椒、山奈、甘松、桂子、肉扣、良姜、肉桂、碧波、沙仁、十景香。汤沸,去浮油,其汤浓酽喷香,氤氲街巷,诱人生津。
到了1940年,自沙(市)宜(昌)相继沦陷后,川湘间水路交通中断,长江下游货物需迂回经湖南津市,后转至宜昌三斗坪再经长江入川。津市至宜昌三斗坪成为陪都重庆到华中的孔道,津市也涌入大量川帮挑夫。刘聋子扩大规模,并按川帮口味加辣,始成辣、滚、香、鲜特色。
津市牛肉粉的米粉,是产自澧阳平原的早籼米用传统工艺制作出来,其特点是筋道足,弹性好,耐煮耐炖有嚼味。所采用的牛肉,来源于洞庭湖畔放养的滨湖水牛。肌肉健壮,瘦肉多,肉质紧凑。纤维粗。
津市牛肉粉的哨子(浇头)也颇值得说道。清炖牛肉为牛肉粉初创之原本,取卷子肉,不塞牙。工序很繁复,味道很本香。在吃惯了各式重重修饰的美味后,让挑剔的味觉回归原初。
麻辣牛肉,长方块状、厚薄适中、色泽光亮、虽曰麻辣,其实花椒只是添加一点,绝不似四川那麽麻口,再加上配以二十多种中草药香料精制而成,盖于粉上,搅得满碗溢香。
1998年,刘聋子第三代传人黄承徐又将津市传统的炖钵钵儿引入,即把粉下入牛肉(牛杂,牛肚,牛百叶)炖钵,炖钵的汤底同样是浸渍了特制的中草药香料,口感丰富,不抢原味,香味劲发,中和火气,自炖自吃,鲜美无比。
延伸阅读: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