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林旻柔】
号称手机App叫车、经济共享、资源不浪费的Uber,在全球屡屡引发争议,游走法律边缘。Uber自开站以来,已陆续在印度、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泰国、波兰及台湾等地,遭到政府管制。
为何自称标榜“共享经济”、拥有创新手法的Uber,会让各国政府如此头痛?同时,也引发在地的士业者极大的反弹。酷米移动传媒执行长许世杰日前在个人脸书上谈及Uber,他认为,Uber企图以“网络预约叫车工具”的定位来规避法律监督,其实是将“网络平台中立性主义”无限上纲。因此,会引起各国政府反弹,其实在意料之中。
许世杰认为,Uber将自己定为成“网络预约叫车工具”,而不是运输服务业,但却把全部的运输责任与风险推给的士驾驶。Uber包装在外的创新营运模式,实际则是自己赚取边际价值最高的部分,如从12月开始对使用者增加服务费,目前一次的费用是2美金,被质疑收费过高。
Uber另一个被诟病的是,宣称具有完备的安全性,但讽刺的是,因司机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却频频发生。Uber表示所收取的“安全费用”,包括司机培训、汽车检查,以及最重要的—司机背景审核。吊诡的是,这项审查制度,却存在极大的漏洞,Uber不向司机进行生物辨识取证,例如简单的指纹采集就是其中一种。如此一来,驾驶只要使用无犯罪纪录的假身分即可。
Uber在台湾不仅引发交通部强力取缔,业者也开始群起抵制。台湾大车队及的士公会近期都公开对Uber宣战,除了要求交通部表态外,的士公会也宣布将筹1千万元,做为检举Uber奖金,成功检举者将可拿到50元的士资抵用券。
台湾大车队董事长林村田抨击Uber,认为利用手机App叫车并不是创新服务模式,台湾大车队4年前就导入App叫车服务,并质疑合作司机审核与车资计算方式有漏洞。他指出,Uber抽走每趟车资的20%利润,对台湾的市场经济与交通问题没有帮助,只存在不公平的商业竞争行为。
对科技议题发言向来有份量、现为沛科技总经理的翟本乔,明确表示反对Uber。他指出,Uber虽宣称经核准通过的Uber司机,若发生重大车祸,会先暂停该司机合作资格,但对于责任归属,及赔偿问题却始终不明确;而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绝不会是Uber负责。
业者甚至抨击Uber是黑心油的翻版,并表示Uber的经营模式若被允许,台湾其他业者也会立即跟进,且只收10%内的服务费,最起码收益还可留在国内,政府也可以有税收。
目前的士公会已敲定,将向车队和业者募集1千万元发放Uber检举奖金。未来只要是检举Uber成功,且可构成开单取缔,每次将发放50元乘车券,目标是下月中可上路。若以1千万元推算,预估将送出20万张乘车券给检举民众。
Uber打著高科技、创新服务之名,在各国游走法律边缘。其对于各国政府的抵制似乎完全无感,不但在全球持续扩张,最近更得到中国百度六亿美金的融资,前景仍然看好。在台湾,看到的是的士业著已急得跳脚;若这个所谓的创新营运模式,是公平、合法的,且有助于社会大众,或是有利于市场经济,是否该如同第三方支付一样,研拟一个专法来管理,不然,面对Uber这个巨大的怪兽,恐怕吵也吵不完了。
延伸阅读: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