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论坛报记者综合报导】Photo Credit: Foto-Rabe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台湾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不只有换季干冷,导致皮肤干痒、脱屑等问题,连空气都是肤质杀手!近日医师门诊发现,一名40岁妇人因为“冬季痒”难耐抓破皮,又擦精油欲舒缓痒感,结果伤口感染导致颈部出现大片红肿水泡。另一名24岁女性上班族只要出门,眼睛周围疼痛、搔痒症状加剧,经过诊断后发现,女子就是因为干冷天气加上PM2.5细悬浮微粒的环境刺激,造成肌肤受伤。
皮肤科医师建议,空污不仅会伤害呼吸系统,更容易造成敏感性皮肤,如异位性皮肤炎、湿疹等。对抗肮脏空气,除了彻底清洁空污残留外,还要有效防晒隔离,减少颗粒物质与臭氧对肌肤氧化伤害。
清洁隔离可减少伤害
细悬浮微粒、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fine particulate matter),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μm)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台湾近年秋冬饱受空气污染威胁,上周全台十四个空气品质测站,细悬浮微粒PM2.5浓度指标达“紫爆”严重污染等级。
成大医院皮肤科医师赵晓秋表示,人体表面的皮肤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也很容易受雾霾天气的伤害。尤其是在繁华喧嚣、十面“霾”伏的都市中,除了随时要应对雾霾危“肌”外,由于建筑施工、汽车排气、工业燃料燃烧、燃放烟花炮竹等原因造成悬浮颗粒物多。一般所知紫外线是造成皮肤老化及皮肤癌的重要因素,然而2010年皮肤研究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首次指出:颗粒物污染也可能影响皮肤的老化,在空气污染的环境,额头和脸颊的色素斑会增加20%。
赵晓秋说,皮肤毛孔的大小远远大于PM2.5,空气中的大量污染颗粒很容易就附著在脸部,堵塞毛孔,除了加重痤疮的发生外,也会引起皮肤问题,所以自我保护的首要措施就是要适度清洁肌肤。
懂得保湿关键告别干痒
不只如此,开业皮肤科诊所院长赵昭明说,由于秋冬气候干冷,只要温度下降1度,皮脂的分泌就会减少10%,此时若再加上空污伤害,会造成肌肤干燥;临床上不少人以为肌肤变干、敏感是因为年龄影响,但事实上PM2.5也是一大因素。
赵昭明表示,由于皮脂膜的酸碱值多维持在pH4.5~6.5之间,属于微酸性状态,若外出回家后没有加强清洁及保湿肌肤,可能会造成二度伤害。因此照顾肌肤首要任务就是回复皮脂膜健康;出外时尽量避免上过厚粉底、大浓妆,此外,选择符合皮肤酸碱值pH5.5的乳液及面霜,才能让肌肤有自然防御和保湿功能。
错误止痒加速皮肤老化
针对秋冬敏感肌部分,皮肤科医师蔡逸姗表示,40岁后受老化影响,低含水、少皮脂两大干痒天敌报到,缺乏皮脂膜保护的肌肤,不但锁水能力变差,也缺乏对外界细菌及刺激物的屏障,除了干燥,更容易产生发炎搔痒等不适症状。
蔡逸姗警告,民众常见的三种抗干止痒方式包含:抓痒、止痒药、乳液加油,但其实这些方法都潜藏老化危机,可能让你年年过冬老化加倍奉还。她表示,抓痒不但容易越抓越痒,被指甲刮伤的表皮更容易引发细菌入侵的感染或发炎现象,而反复发炎的结果,便会造成色素沉淀让斑点找上门。
蔡逸姗解释,止痒药物多含抗组织胺或类固醇成分,抗组织胺虽能有效缓解痒感,但同时可能造成过敏的副作用;而类固醇是抗发炎的药物,但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微血管扩张、紫斑、皮肤萎缩、甚至细菌感染等严重副作用,需要经医师诊断后施药才能确保安全性。
当然也有民众会在保湿乳液之外,擦更多、更油的保养品来解决冬天的干痒,但蔡逸姗提醒,保养品的油脂量与成分必须慎选。不少民众追求新奇,出国旅游时会购买不明成分的保养油,但劣质动物油、矿物油都容易造成毛孔堵塞,保湿不成反而引发痤疮、粉刺问题。
有关于秋冬敏感肌保养方式,蔡逸姗建议“预防胜于治疗”,若皮肤呈现稍微红痒或干痒状态,洗完澡后可抹擦含水量较高的乳液,不要用太热的水洗澡,也不建议常去泡温泉或三温暖,一旦发生脱屑破皮的情况一定要就医治疗。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空污+冬季痒 皮肤拉警报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