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乔依丝编译
随著“宠物人性化”的风潮持续带动消费,越来越多餐饮业者开始开放宠物入内用餐。今年,至少有四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或修订了相关法规:
香港
香港特首李家超于九月施政报告中宣布,将推出“宠物许可证制度”,允许饲主携带犬只进入餐厅。未来餐厅营业牌照续期将与宠物许可挂钩,无需额外申办。现行规定中,体重逾20公斤的狗仍须系牵绳,但新政策不设体型限制。李家超指出,香港约有超过24万个家庭饲养逾40万只猫狗,形成庞大消费市场。参与餐厅须张贴标志,让顾客清楚知悉欢迎犬只入内,预期将带动餐饮新商机。
芝加哥
美国芝加哥市议会近日提出法案,允许餐厅自行决定是否开放犬只入内用餐。自2019年起,狗仅能进入户外用餐区;新提案则规定每桌限一只狗,须持狂犬病疫苗证明并全程系牵绳。餐厅不得喂食犬只食物或残渣,但可提供饮水。员工若接触犬只须先洗手再工作。餐厅家具与地板需为硬质材质,并于入口张贴允许携犬标示。
韩国
南朝鲜食品医药安全部于四月提出《食品卫生法施行细则》修正案,允许符合严格卫生与安全标准的餐厅开放宠物入内。此为2023年“宠物友善餐饮试点计划”的延伸。修法后,餐厅须以隔板区隔厨房与储藏区,设置消毒设备,张贴标志提醒顾客控制宠物并拒未接种疫苗者入内。店家须提供牵绳挂钩、加盖食物及设置宠物粪便桶,违规者恐遭停业或限期改正。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魁北克省
加拿大魁北克三月修订第85号法案,允许业者同意下,犬只可进入露天或户外餐饮区,夏季正式上路。调查显示65%餐厅开放,九成回馈正面,少数反映饲主违规或顾客不适。未开放者多无问题,但部分遇顾客不满。明年六成餐厅将陆续开放,四成则是维持禁令。
意大利
调查显示,近四成意大利人会带宠物到餐厅用餐,展现浓厚宠物文化,但社会意见呈现分歧状态。部分业者推出宠物菜单、开放户外座位;亦有业者坚守卫生规范。基本上,米兰、罗马等大都市较为开放,小城镇则是偏保守处理。
虽然世界各地已有国家/城市陆续开放宠物进入餐厅,但卫生疑虑仍是许多地区无法全面开放“毛孩入店”的主要障碍。
Reference:
Regulators worldwide move to open restaurant doors to pe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