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吴娟瑜

“父母依赖症候群”并非医学上的病名,是指有些父母过度依赖子女的照顾,衍生了家庭纠纷的现象。

案例之一:吃干抹尽的妈妈

照道理说,父母年纪大了,尽孝道地反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料碰到吃干抹尽的老母亲,这就引人愤慨。

阿雀是家中的独生女,两位哥哥,一位是律师,一位是会计师,生活条件优渥,两个嫂嫂也是优秀的职业妇女。

老妈80多岁,行动还算自如,只是那张嘴一开口,大家能逃就逃、能躲就躲。有一回,老妈直接说:“阿雀,我看我去跟你住,你家小娟结婚了,不常回来,你老公也常年在新加坡,我去跟你作伴,你知道你那两个嫂嫂整天忙进忙出,我看个医生,拿个药,没人陪;反正你是家庭主妇,整天没事做,……”

阿雀自认生活条件不如两个哥嫂家,但是妈妈准备完全进入她的生活空间,她非常挣扎,尤其老妈还讲了刺耳的话:“我的钱剩不下多少,先讲好,不会给你;要让你大哥、二哥的孩子拿,他们在美国念书需要钱。”,人都还没来,老妈把话讲得太“清楚”。

阿雀说:“老妈还没进门就说得如此绝情,我不在乎那几十万,但心里就是不开心,我可以参与照顾的行列,但是要我完全承接,这就有困难了。”

ADEY2789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案例之二:一家之“王”的公公

老公是独生子,结婚之初,美宜跟著老公住在婆家,不只是有婆媳问题,连带地翁媳也常起别扭。

婚后第十二年,美宜和老公合资买了新房,终于远离公婆、远离纠纷。不料,打著如意算盘的公婆提议——反正客房空著也是空著,从“偶尔来住”,到“经常来住”,到最后婆婆住院,公公无人照料,似乎顺理成章,两个老人家成了儿子家的长住客。

美宜说:“公公嗓门大,将军身份退役后,改在家里发号施令,我好不容易拥有自己的空间,他转移阵地,又来大声小声,我老公从小和婆婆一样就是怕他、躲他;我没在怕,但是精神压力大,每天忙进忙出,完全没有自己的人生了。”

案例之三:公主病的婆婆

婆婆是个千金大小姐出身,从小在家里倍受宠爱,结婚后,公公对她也是百般呵护。

惠如从小看到自家妈妈操持家事,忙进忙出,所以她脑海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坚毅、果敢、承担”,不料婚后见到的婆婆竟然是“软弱、依赖、撒娇”。

婆婆不但依赖公公,也依赖自家儿子,睡前要惠如老公陪她聊天;好几回,可笑的事发生了——明明好端端的婆婆,拿著碗筷在客厅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搞笑综艺,还笑得嘻嘻哈哈……

不料,有人开门锁的声音,不是公公回来,就是惠如老公到家,这时,惠如婆婆来不及关电视,碗筷随便一摆,冲进房里,躺进床上,然后“啊呀——啊呀——”,无病呻吟地引来家中男人的关注。

惠如跟老公描述真相,还被老公怪说:“你乱说,妈妈明明就是有状况啊!”

如今的社会氛围,越来越多的长者已认清——不给儿孙添麻烦才是全家福,所以自立自强是王道,长辈们要弄清楚“父母依赖症候群”已退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