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琪拉编译)

流行乐团和摇滚乐团练习或表演时,都会用吉他、键盘和鼓槌来创作音乐。英国人工智能音乐创作者奥​​利佛麦肯(Oliver McCann)只会点开他的聊天机器人。麦肯的歌曲涵盖了各种音乐类型,从独立流行乐到电子灵魂乐,再到乡村饶舌。麦肯与传统音乐家只有一个关键的差异。

他完全没有音乐天赋,阿不会唱歌,不会演奏乐器,而且他完全没有音乐背景。但37岁的麦肯拥有视觉设计师的背景,他开始尝试人工智能,看看它能否提升他的创造力,并“让我的一些歌词栩栩如生”。上个月,他的一首歌曲获得了300万次播放量,之后他与独立唱片公司Hallwood Media签约,据称是唱片公司首次与人工智能音乐创作者签约。

这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角色的争论,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垃圾”自动生成的低品质、大量生产的内容 的担忧。这也让人们注意到人工智能歌曲产生器,它们正在使歌曲创作更加大众化,但却有可能颠覆音乐产业。

专家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改变音乐世界。然而,目前关于它如何影响价值296亿美元的全球唱片市场(其中包括约200亿美元的串流音乐)的细节还很少。

最可靠的数据来自音乐串流服务Deezer,该公司估计,每天上载到其平台的歌曲中有18%是纯人工智能生成的,尽管它们只占总串流媒体量的一小部分,这表明真正在听的人很少。其他一些更大的串流媒体平台,如Spotify,尚未公布任何关于人工智能音乐的数据。

ADEY2603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Udio拒绝透露使用者数量和产生的歌曲数量。 Suno没有回应置评请求。这两家公司都提供免费的基础级别,以及可以使用更高级人工智能模型的专业级和高级级。

“这简直是一场热潮,就像一场海啸。”俄亥俄大学媒体艺术与研究学院院长乔希·安东努乔(Josh Antonuccio)说道。他表示,随著年轻人在人工智能的陪伴下成长,并逐渐适应它,人工智能生成音乐的数量“只会呈指数级增长”。

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能够生成看似独特的内容的能力,却在音乐界造成了分裂。音乐家和行业团体抱怨称,录制的作品被用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为歌曲生成工具提供动力。

唱片公司正努力抵御人工智能音乐新创公司对其收入来源构成的威胁,尽管他们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创造新的收入,而唱片艺术家则担心这会贬低他们的创造力。

去年,索尼音乐娱乐、环球音乐集团和华纳唱片三大唱片公司对Suno和Udio提起了侵犯版权的诉讼。据报道,双方今年6月也展开了谈判,谈判内容可能超出诉讼和解的范围,并制定了使用人工智能混音歌曲时艺术家的报酬守则。

但AI音乐创造者却也认为,他们也对音乐创作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与努力。。两人都表示,他们在创作音乐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会花费多达八到九个小时来产生不同的版本,直到歌曲符合期待。他们通常会透过反复提示人工智能系统,创作多达100个不同版本的歌曲,直到最终满意为止。

资料来源:https://abcnews.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