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林政武

三角錐、盆栽、椅子,還有那些用鐵鍊綁住的機車,在台灣的都市巷弄中早已見怪不怪。走在住宅區裡,常常看到住戶把家門前的公共空間當作自家庭院在使用,彷彿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大家都跟著做,形成了一種奇特的都市景觀。

說穿了,這就是佔用公共空間,而且是違法的。按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2條,未經許可就在道路上放置障礙物,可罰12002400元。但實際上,很少有人真的被罰,執法也不嚴格,所以這種行為就這樣擴散開來。更嚴重的是,當救護車或消防車需要通行時,這些雜物可能造成阻礙。幾盆花看起來無害,但關鍵時刻可能攸關生命安全。

ADEY2015
圖片取自:( 示意圖 123rf

這背後反映的是台灣人對空間概念的混淆。很多人覺得「我住這裡,門前這塊地當然是我在用」,無形中把公共空間當作私人領域。這種想法其實跟現代社會講求的公私分明原則是衝突的。當然,會有這種行為也不是完全沒道理。台灣都市的停車位真的很難找,租個車位一個月要好幾千塊,對一般家庭來說是筆不小的開銷。路邊停車格又有時間限制,住戶回家後車子沒地方放,只好想辦法「佔位」。

要解決這個問題,光靠檢舉和罰款是治標不治本。政府需要從根本上改善停車供需失衡的問題,比如增建停車場、開放夜間停車、推動汽機車共享等。同時也要加強宣導,讓大家了解什麼是公共空間,什麼是私人空間。

一個城市的品質,不只看它有多少摩天大樓,更要看街道巷弄是否整潔有序。當每個人都能尊重公共空間,不把自家需求凌駕於公共利益之上,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真正改善。從自己門前開始做起,或許就能讓台灣的都市風景變得更加文明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