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左翼少婦

監察委員田秋堇、葉宜津近期遭指控濫用公務車,引發社會關注。然而令人錯愕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田秋堇的回應──她抱怨捷運太遠、轉乘太麻煩、叫車困難導致開會遲到。這番話讓無數每天辛勤通勤的上班族怒不可遏:「原來這就是妳口中的困境?那我們每天過的又是什麼?」

然而在公憤之外,更需要冷靜回歸一個核心問題:公務車的真正用途,到底是什麼?

公務車不是「待遇」,而是為「任務」服務的工具

公務車制度設計的初衷,從來就不是官員的禮遇或通勤福利。 它存在的根本理由,是為了應對任務需要、提高行政效率,甚至在特定情境下,維護國家安全與行程保密。

特別是監察委員這種具有高度敏感性職責的官職——在調查性平、貪瀆、軍紀、或政治干預等案件時,**行程若遭外泄、跟監、騷擾,恐不僅危及人身安全,更可能影響國家重大案件的調查進度與結果。**在這些時候,公務車的保密性與可控性就成為關鍵條件。

但若是為了「不遲到」、「省時省力」,在日常無任務時使用公務車,那就完全偏離了制度本意。這種模糊使用界線、將制度當成便利商店的做法,是對納稅人最大的不尊重。

ADDY9446
圖片取自:(wikipedia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

日常通勤 ≠ 外勤調查:制度應彈性,不是任人亂用

我們不否認監委在特定任務下,應獲得適當的行動支援與保護。若涉及敏感調查、偏遠勘查、或深夜出勤,動用公務車理所當然。但問題在於「必要性判準」與「透明機制」的缺失。

公務車不是全包式的特權外包,不應讓每一趟上下班通勤、每一場辦公會議都能名正言順地派用車輛。如果只是為了「準時上班」,那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在非任務時段理應是合理選項。

在民間企業裡,多少人風雨無阻通勤數十年?如果監委認為這樣的生活「太困難」,那就要問一句:妳要的是工作機會,還是貴族待遇?

民進黨的制度鬆動:從反特權變成溫水煮青蛙的享樂主義

民進黨曾經標榜清廉改革、反貪制度,如今執政已久,卻在制度運作上越來越「慣老闆化」,甚至「慣官化」。面對濫用疑雲,黨內不是嚴查,而是選擇冷處理、護短、裝沒事。

這次事件不只是兩位監委的個案,更是民進黨治理風格的縮影:權力到手之後,對制度的敬畏感全面崩潰,對特權的依賴日漸常態化。

結語:保護制度最好的方式,是回到制度的本義

我們主張,應該依照任務性質彈性調配公務車,提供必要的支援與保護。但也應清楚劃定日常使用與任務出勤的界線,並建立透明紀錄與申請機制。否則,特權的灰色地帶只會越來越大,人民的信任將進一步流失。

納稅人不是為了讓高官省下通勤時間、少走幾步路而繳稅的。在國家資源使用上,真正應該被保障的,不是「便利性」,而是「必要性」與「正當性」。

如果民進黨繼續無視這些基本原則,那麼它距離貪腐、濫權、與國民黨過去最為人詬病的陰影,已經沒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