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吴娟瑜
物品相互碰撞,必然有摩擦现象;人际相处,不论亲疏远近也多少有摩擦问题;若以家庭亲子互动来谈,摩擦理论也可以提醒父母改善教养的门窍。
四大阻碍,不易改变
美国西北大学David Schonthal教授提及——企业管理上有四大阻碍,造成员工之间摩擦多,内部沟通困难重重,变革不易。
家庭也有类似的四大阻碍,使得亲子关系紧张,父母一筹莫展。
第一阻碍:惯性(孩子认为何必改变)
当孩子习惯性拿著手机玩个不停,又看到爸妈一样手机不离手,这时要他们改变习惯,可是不容易了。
美雪妈妈明白和十二岁儿子一直争辩,要他控制手机时间是困难重重,于是她进行“不著痕迹的小改变”。
美雪白天用手机是为了工作需求,下班到家,她立刻将手机放到客厅书架上的小篮子,到睡觉前不追剧、不哈啦。除非亲友打来,手机响了,她也是简单回复又放回去。
一个星期后,美雪要求儿子如法炮制,晚上十点半后,将手机放入篮子,孩子不再争辩了。因为他看到妈妈说到做到。
第二阻碍:惰性(孩子懒得改变)
例如,儿子不习惯喝白开水,觉得带水瓶到学校很麻烦。
于是,蓝英和老公想到改变儿子的饮水习惯。当家人有说有笑时,大人就是把水杯递过去,儿子顺手拿过来喝,久而久之,喝开水的习惯就此创建。这个技巧叫做“顺势而为的小改变”。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第三阻碍:情绪性(孩子害怕改变)
焦虑、紧张、愤怒等情绪使得家中出现甩门的、离家出走的,或闹自伤的孩子。这时,可以运用“创建自信的小改变”。
卓如和老婆因性格迥异、志趣不合,于是商讨离婚事宜,这期间和一儿一女维持良好互动,大家一起聚餐、一起游玩。孩子渐渐习惯妈妈带姊姊回家,而弟弟和爸爸回到另外一个住处。
爸爸妈妈都向孩子说感谢的话,说疼爱的话,无形中,孩子慢慢适应了改变关系的可能性,并减少“是否因为我而害爸妈离婚的挫折感”。
第四阻碍:反弹性(孩子拒绝改变)
这种摩擦是比较激烈,爸妈往往束手无策,例如,陈家就出现15岁儿子常偷骑摩托车的苦恼,让陈爸爸、陈妈妈整天提心吊胆。
后来,陈爸爸不再大声叱责,而是心平气和地带儿子到一位熟识警官的警察局,请教摩托车的年龄规范,以及法律刑责。陈妈妈则邀儿子到大医院急诊室走一趟,多少看到车祸受伤的急救,或家长哭泣的模样。
陈家夫妻用的是“孩子被自己说服的小改变”,当孩子明白爸妈用心良苦,也清楚自己骑车还不够熟练,因而重新规划骑车上路的时间表,他准备储蓄为先。
减少摩擦,创造双赢
“摩擦理论”谈的是企业组织团体,应注意——不让四大阻碍影响公司运作;同理可说,家庭里,也可以预防四大阻碍的发生,不让冲突四起。
总之,爸妈从“不著痕迹”、“顺势而为”、“创建自信”、“被自己说服”来引导儿女乐于改变,让成长轨迹自然发生,这岂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吗?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