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Dr. Phoebe

亚洲文化底下的教育,养出许多顶著批评长大的孩子。批评通常会被包装成父母的好意,期许孩子更进步,做得好是应该但不需要过多称赞,做不好则当然要被批评论断。孩子也被训练得在一生的道路上,都努力用尽一切来迎合父母的期待和许可。这样的态度也运用在其他关系上。我们害怕别人生气,努力学会左右逢源来让他人开心。但是面对批评时的亚洲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会是担心或在意他人的认可,认定一定是自己不够好,努力反省检讨自己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努力改变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美国小孩则似乎是另一个极端,他们在数不清的赞美下成长,从小到大You’re the best! Awesome! You did it! That was extraordinary! 等夸大的赞美词都是他们常听到的口头禅。客观来说,这些赞美词还真有些bug,想想如果每个小孩都是extraordinary,那谁是ordinary?但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小孩就是随时都必须灌迷汤,成就了大多数美国人与生俱来的爆棚自信心。你或许认为,自信满满的美国人面对于批评或负面评价,一定有足够的安全感能沉著面对吧?

那你可就错了。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所做出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人在被给予负面评价时往往不会检讨自己,更不太可能虚心接受,而是会想方设法远离给予评价的对象,然后转往其他对象“有如血拼般地找寻自我认同”(原文:shopping for confirmation)。由于他们从小习惯接收满满的赞美,因此一遇到批评,他们第一时间便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自然而然的会选择远离给予负评的上司或同事。越负面的评价,越会引发他们去找寻新管道来证明自己没那麽差。比较严重的案例,甚至开始会对工作态度感到消极,产生焦虑、疲惫、忧郁等的现象。

人类不擅长接受接受批评指教其实是个跨文化的现象。无论是努力改变自己迎合他人、又或是直截了当的认定是别人的错,这两种的极端其实都不太正面。负面评价若得以适当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在不怀疑自身价值的情况下找出进步的方法,慢慢的修正并提升自己。如何以健康的态度接受和给予批评,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非常重要的一门课题。

看重自己的价值

哈佛商业评论的实验中则发现,肯定自身价值能够帮助人们接受批评。当被给予负面评价的同时,也给予参与者十分钟的时间把自身价值和自认为对工作最重要的地方撰写出来,发现之前提到“有如血拼般地找寻自我认同”的现象也随之消失。换言之,人心里都会下意识的排斥批评,想要一个人愿意听取批评之前,必须提醒他是有价值和被看重的。另外一种研究者发现颇为管用的方式,是在给予负面评价的前后加入赞美或正面评价,也就是俗称的Feedback Sandwich(中文翻译:三明治回馈),让被批评的对象更愿意聆听负面的评价。

给予更多已完成的评论

美国心理学会APA所发表的文章发现,人们大都比较容易记得的批评,来自于Evaluative Feedback评价性回应,意旨别人对于你已经完成的项目所做的评论。但对于Directive Feedback(引导性回应),意指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上面进步的项目,则比较容易忽略。因此如果想要给予引导性的回应,比如探讨未来如何进步?如何在下一个计划当中更上一层楼?的同时,可以多放入一些评价性回应,对于已完成的工作做些讨论,会帮助当事人更能听得进去。

秉持敞开的态度

纽约大学的Dr. Jay Van Bavel博士曾经讲述到在学习中intellectual humility(知识型谦卑)的重要性。在面对学生时,他毫不隐讳地把自己的学术草稿分享出来,请学生一同批评指教,他说,“让我的学生看到我能接受批评非常重要,不是只有年长者能给年轻人批评指教,而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给予和接受不同的评价。”自己先放下自尊与骄傲,谦卑地显示出愿意接受批评的态度,更能帮助他人愿意聆听从你而来的评价。

同理心和批评之间的拿捏

阿堪萨斯大学的商学院学者Rosen指出,“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有建设性的批评是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环,但那些同理心过于丰富的领导者比较容易对表现灌水、并且逃避需要提出负面评价的时刻。”经过调查,Rosen发现高情商和同理心爆棚的人在给予负面评价之后,往往觉得自己精力被严重耗损,甚至之后的工作和沟通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困难。反之同理心比较低的领导者则在给予负面评价以后更能专注工作上的表现。或许因为我本身属于同理心比较旺盛的族群,因此非常能理解给予批评消耗精力的感受。一昧的同理却不见得会帮助人进步,身为领导者,应该要学习在爱中说诚实化,学习拿捏在同理和说真话(给予批评)之间的平衡点。

给予建设性而不是毁灭性的批评

建设性的评价Constructive Criticism的用意在于帮助对方进步和成长。而传达批评的态度应该尽量冷静沉稳,如果自己还有怒气未消,则建议先等情绪缓和下来再给予批评。尽量就事论事,避免做任何人身攻击,对于批评的项目和改进的目标也应该要明确。越是在鼓励和支持的氛围下所分享的评价越能被吸收,好确保双方都理解这是在想要彼此都更好的前提下所说的言语,而不是为了发泄情绪下所使用的煽动性或侮辱性言语。

学习接受批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价值并不建筑在迎合别人的期许上面(如亚洲孩子的认定),也不建筑在寻找别人给予的赞美上面(如美国孩子的认定)。如果给予批评的对象,资历和经历都值得你聆听、给予的方式又是出于善意而并非贬低,那麽或许按耐下自己的心性和骄傲,在不为了讨好的前提下学习聆听,更有可能成为我们改变的契机。

(延伸阅读:既精彩又寂寞的第三文化小孩学会说不的界线教学101人情味两三事说话争取的艺术如何在美国避免和面对歧视远距离恋爱行不行没那麽简单的失业救济金一切都从清大便开始菜鸟新移民vs.归国留学生留学的预备,虎妈的战果虎妈放手的勇气如何融入美国的聊天文化如何当个临时的在地人ABC vs 小留学生 纽约客的美丽与哀愁美国约会网站大作战

Dr. Phoebe的脸书更多Dr. Phoebe的文章关注Dr. Phoebe的哀居

想听美国女人悄悄话请看<美国女子学>,美国旅行信息请看<在地人玩美西>,美国文化分析请看<美国人的真正生活>!

新视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