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伟士(建筑师) 图/李冠锋(医师)

比利时当代艺术馆Z33位在林堡省首府哈瑟尔特,多年来著力于艺术、建筑、音乐创作,也提供空间给艺术家作为实验性的工作空间。2011年曾邀集艺术家主办pit展览专案,在艺术馆南边半小时车程的农业区,创作了一系列的公共艺术品,探讨人们在公共空间的体悟。透过建筑、艺术、环境看到与感受到的情境,也许是可见的,也许是隐藏的。由于公共艺术肩负了一个民族的艺术创作与涵养,而且能提供亲切友善的教育目的,往往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民族很重要的观点。

这系列的作品当中,要算是“透明教堂”特别出名,但透明教堂的缘起其实很沉重。这地区原有24间教会,已经有一半关门,到底现在的教会在一个城市当中扮演什么角色呢?从很多欧洲的小城中,我们发现过去城市的发展以教堂为中心,建筑物高度也以教堂最为高耸,雪铁龙的营建技术也会优先用在建造教堂;一般民居的砖石造老房子多为两层楼,即使加上了斜屋顶内的阁楼,也比不上高高耸立的钟塔。然而教堂应该不只是间高房子,不只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如果是,为什么现在会有一半教堂关门?

艺术家觉得要探讨教堂是不是生活的核心、城市地景最重要的地标?信仰是融化在环境之中了吗?

打破教堂定义 带来信仰反思
为了投射小城教堂的原始形象,设计团队Gijs Van Vaerenbergh靠著两位30岁的年轻建筑师Pieterjan Gijs和Arnout Van Vaerenbergh合力创作以“字里行间”(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为题的创作,赢得这项公共艺术的竞图,分析著人与公共环境的关系。

我们礼拜天走进教堂,四周的墙壁围出一个实体的崇拜空间,也许有几扇窗户透著光线,这是我们熟悉的社区中心型态的教堂。但Gijs Van Vaerenbergh设计的教堂却要我们在接近教堂的过程,越过不同高低起伏的山岭,从不同高度看著教堂,四周的环境与教堂构成一幅美景,让人从无数的视野角度,看见千万种样貌。

于是他们选择了一片起伏的草地,似乎是一个荒芜的坡地,建造这座公共艺术品。绕著一间雕塑艺术品,这种不真实感就是要打破一般具体有形的教堂定义,让人们能够反思教堂的功能,以及信仰如何在不同的视角观点影响我们的生活。

似有若无 消失在风中
为了缩小教堂在自然环境中占用的体积,将老教堂形体创建数码模型,运用3D软件Rhino与Grasshopper长出数码形体,再以钢板为主要材料的原则下,顺著人们眼睛的水平视野,以十分之一的比重,将教堂作水平线条的切割,钢板厚度占了10%,让剩下的90%是空气。10公尺高的教堂艺术品以10公分为一个单位,于是100层钢板编织交叠出这栋房子,钢板宽度在15公分至30公分之间作变化,呈现教堂墙面上该有的表情,因此我们还是能清楚分辨出教堂墙上的拱形门窗等。

这种让材料用得最少的企图,必须采用耐候钢(Cor-Ten steel)来完成,耐候钢是一种碳合金钢,当成品曝露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锈膜,防止继续再往里面氧化生锈。当钢板设计图在电脑里完成时,拆解成每个小单元,交给Cravero金属加工厂,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激光切割出2000片零件,总计有30吨钢材。标示好每个零件及小钢柱的编号,再花三个礼拜将一片片小零件焊接,分为六大单元以方便搬运到现场,最后只花一天的时间在现场组立完成。

当大伙汗流浃背施工完成的时候,每个人都发出赞叹,因为这座教堂似乎完成,却也消失了,甚至有人从远处观看,好像是一群蜜蜂在风中飞舞。

慢慢走 才能融入环境
古老雄伟的大教堂在信仰功能凋零之后,由于深具历史意义转而成为观光景点,近年以景点塑造为出发点的新教堂也不少,集成婚宴与度假村的功能,成为包套婚礼最“潮”的场所。也许只有在人生重大转折,要为未来著想的时候才会停下来,找一个可以信赖的地方,至少教堂还是一般人心中稳固的倚靠。

传统老教堂高耸的柱墙,细窄的彩绘玻璃,射出绚烂的光芒,充满肃穆气氛。

但透明教堂“字里行间”完全相反,没有实墙、没有彩绘玻璃,没有人造光源,里外一览无遗,跟著户外一起日出日落,一起刮风下雪。

Pit专案以艺术与公共环境的融合为题,展出到2016年六月,虽然有参观专属的單車道,展览单位还是规划了徒步路线,让我们用脚一步一步的接近,除了看看教堂是如何融入环境,也想想怎么不让教堂变成装饰品。

DATA
比利时透明教堂“字里行间”
设计师 Gijs Van Vaerenbergh
展出时间 05.06.2011 到 05.06.2016
地址 Borgloon, Limburg, Belgium
官网 http://www.z33.be/en/pit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90%空气的透明教堂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