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Dr. Phoebe

HITC11

"反文化冲击是存在的。我不知道当我离开的那段时间,不但我改变,其他人也改变了。"(美国演员Scott Bailey)

大家都知道我热爱旅行,不过若要我说旅行有什么缺点,除了有可能染上新冠肺炎之外,我大概会说,要有心理准备面对回家之后的反文化冲击(英文为Reverse Culture Shock)。举例来说,去年年底到过京都之后,见证满天的绚丽枫红,立马觉得洛杉矶那两三株小小的枫树真的不算什么;在吃过北海道吃过现烤的新鲜海胆之后,我在美国再也不点海胆;又或者是在经历过什么叫做滴水不漏的日式服务之后,在美国这种要宾客自立自强的地方,只会偷偷想念店家给筷子时总会附上的贴心小牙签。如果说文化冲击代表著你在面对异文化时的不适应,那麽反文化冲击则代表著当你被异文化冲击过后,回归到原本的文化时所遇到的种种不习惯。当然,以上的旅行例子只是蜻蜓点水,对于那些在国外游学几个月甚至是留学或工作几年之后,在回到原本家乡文化时,往往需要调适的地方、重新习惯的地方也愈多。

什么是反文化冲击:蜜月后的真实生活和重新适应

和文化冲击一样,在刚开始台湾的家时往往会有一阵子蜜月期,比如随处可见的便利商店,亲切热情的人情味,吃也吃不完的几百种台湾小吃等等,但随著时间过去,这些蜜月期也会消退。你会发现快速便捷的效率背后,代表著鲜少有喘口气的时间、人情味的背后代表的也是亲情的牵绊和责任、至于台湾美食,好我承认我暂时想不出台湾美食背后的缺点。

许多人在面对这样情况的时候,往往会开始想念在国外的一切,甚至开始质疑自己做的决定。有的时候也会想念在国外的种种美好,这种想念的氛围也都让过去辛苦的求学或求职生活被隔著一层粉红色泡泡滤镜,仿佛在国外月亮都是圆的,好歹不用管亲戚的意见或是家里的琐事,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在国外绕了一圈,视野增长,眼界拓宽,曾经家乡的点点滴滴,现在在你眼里自然而然不一样。面对反文化冲击通常有三种可能性,包括:

A)家乡变了

如果你有机会接触美国的华人圈,会发现他们的思想论调很多时候都停在几十年前的台湾,有时候保守的程度比现今的台湾多上好几倍都不止。比如我就听过一名移民来美几十年的长辈Q太太,孩子跟我差不多大,但是坚决反对孩子跟韩国人交往,不是说那名女生个性電單車难搞是个碧取,也不是因为她拉准婆婆头发或是咆哮,纯粹就是因为,在Q太太眼里,她觉得韩国文化相对落后。我当时听到这一席话的时后嘴巴差点没掉下来,虽说我本身并不哈韩也没热恋欧巴,一辈子看过的韩剧不到三部,但我实在不好意思跟她说,我相信韩国和每个国家一样都有诸多问题,但韩国三星Galaxy手机是少数不论画质还是和各方面功能都能和哀凤平起平坐的手机、更有著全世界最快的因特网(这是爱的迫降女主角的台词)、甚至在去年拿下史无前例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请问到底是落后在哪里?

有时候参加一些华人圈里面办的酒席或晚宴活动的时候,真的会有时代交错感,比如他们会坚持一定要女性在前面当招待、穿著大红大紫的丈母娘敬酒服、画著七层粉的厚重彩妆,重要人士还一定要在胸前别著一朵鲜花,让我想到八九零年代参加的婚礼。但事实上现今的台湾随著时代进步,男女平权问题备受到重视,装感也因著韩系和日系而以裸妆自然妆感为主流(好啦张雅琴除外)。因此可以想像,这些人对于台湾和世界的概念还停留在他们出国的时候,殊不知其实台湾已经不是过去十几年前的台湾。而往往离开的时间越长,回去后就越需要改变。

当然不只是文化上的改变,很多时候甚至是人跟人之间的相处和互动也会需要调适。没有你的家和家人随著这些时间自行运转,或许已经运行出一套"没有你也活得好好"的模式,让你重新回去时,必须要重新想办法融入和调适。

B)你变了

或许在外留学的经验改变了你,你不再是那个离开前唯唯诺诺的小女生,而是颇有主见的干练女性,但是你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或许还是用著旧有的模式和你互动,让你不自觉的会回到那个面对他们什么都说好好好的女生(即便你心里不痛快);又或者是你开始大声的向家人朋友表达自己的想法,反倒让他们不习惯你的改变,进而产生僵持或冲突。有的人甚至会因为你拥有出过国的这段经历,而对你冷嘲热讽或是排挤,令人备感失望和难受。

C)你和家乡都变了

适应期要多久?因人而异,很多时候,这长度也跟你在国外的时间,以及你自己在出国的这段期间,和家乡的联系程度有关系。有些人在出国的时候,晚上回家还是关注台湾新闻或追著当红的剧,甚至也只交中港台的朋友。有些人则坚持切断一切和宝岛的联系,不看不听不问。

关于这段过渡期的调适方法,我有几个小小方针来和各位分享:

  • 出过国不代表你有著高人一等的地位,而是代表著你有一定程度的幸运:人类内心的渴望往往是成为那个出类拔萃的人。我们渴望与众不同,而亚洲的教育制度下,要我们学习时时刻刻都和别人竞争,想办法借由"比他好"这个事实,来凸显你自己的好。但是把话说开了,能有机会出国的人,大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幸运,无论是钻石硬的后台、顺风式的努力(不要跟我说都是你自己多努力多行,还是有一大部分逆风式的族群努力半辈子还是不成功,很多时候,天时地利也要帮忙才能刚好搭配你努力来的人和)、足够的钞票等等。因著这些幸运,你比别人多了这一份机会出走,这不代表著你有权利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有人努力出国,有人努力赚钱,有人努力生养孩子,在我看来没有谁比较好,只是每个人人生的选择和际遇都不一样。真正出类拔萃的人,不需要靠著和他人比较才能显出自己有多不一样,更不需要把你的出国经历挂在嘴边,好让邻居街访赞叹。
  • 你特别炫耀,但也不用特别掩盖出国的经历与事实:很多时候,会想要努力表达自己有多厉害多强,其实是因为内心里有著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才需要拿其他东西和别人比较。有些人甚至会为了融入某一个群体,而掩盖出国的经历,好让自己不会被排挤会欺负。这拿捏的分寸见仁见智,但我经验是,当你拥抱了自己不完美的状态,接纳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实,就会慢慢的也能够宽以待人。当然,履历表上面的学经历当然可以放,在对的地方行销自己出国的经历也是好的,但这一切当然也要有适度的行为来衬托,不然到最后就只是耍嘴炮而已。
  • 除非是特定族群,不然大部分的人对于出走或跨出舒适圈的经历,并不会有兴趣:我知道这是个不讨喜的事实,但还是要说出来。不要说台湾,在美国拥有护照的比例都是低于一半的人口,而放眼看美国的新闻,能够真正聊到国际事务的新闻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在讲川普今天又聊啥干话,或是这里动物园今天又走失了哪只黑熊之类的新闻)。因此对于这类族群,我不会努力鼓吹自己在国外的经历如何如何,而是就在任何国家会遇到的人一样,努力寻找和他的共通点(无论这个共通点和出国是否有关系)作为切入话题的点。当你对于一个人好奇,会将焦点置入他人身上,而大部分的人也会在这时候侃侃而谈他自己,有的时候,有些人也会因此而转过来聊你,开始对你产生兴趣,进而更愿意聆听你想分享的事情。
  • 因著不一样的经历,让我更谦卑:谦卑不等于假掰,客气更不代表著"其实我很喜欢你赞美,但我不想看起来骄傲,所以我要假装说我没那麽厉害。"我承认这是连我自己都在不停学习的课题,也是在看得更广之后,对于和我思维经历想法不一样的人有著更包容的心,不需要时时刻刻的去和别人比较竞争。经历不需要用来凌驾于人,而是能够拿来帮助鼓励那些有需要的人。

无论是文化冲击还是反文化冲击,随著时间过去,都会慢慢恢复。祝福各位调适愉快,能够在回家的路径中,找到最舒服也最适合自己的定位点。

(在写这篇文章时有参考美国外交部公布的反文化冲击相关议题,想看更多相关信息请看官网。)

(延伸阅读:菜鸟新移民vs.归国留学生留学的预备,虎妈的战果虎妈放手的勇气我的小胖老板迟来的右边先生患难见真情远距离甜心诊间爱情故事十个不可不知的旧金山天龙国文化十点让你了解美国的小费文化如何融入美国的聊天文化如何当个临时的在地人美国的医师娘(上)美国的医师娘(下)ABC vs 小留学生 纽约客的美丽与哀愁美国约会网站大作战

Dr. Phoebe的脸书更多Dr. Phoebe的文章关注Dr. Phoebe的哀居

更多美国旅行信息请看<在地人玩美西>,更多美国文化分析请看<美国人的真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