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论坛报评论员】Photo Credit: PublicDomainArchive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曾有一个年代是慷慨激昂地述说著“青年创造时代、时代创造青年”,这是在国破家亡时,那个世代的年轻人的自我定位。换言之,即便天地不仁、乾坤逆转,但身为青年的,却不怨天不尤人,以致于生命的韧性油然而生。大时代的洪涛潮浪,转为人性的正念力量,挥大旗破横逆,足踩大地创新局,走出了一条台湾如今丰衣足食的康庄大道。
大时代青年 破横逆创新局
这是二战以后,到国共斗争,多少当时的年轻人的集体意识,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背离者、没有怨怼愤嫉之士,但可以确定当时的主流思维是如此,许多人更自许为“压不扁的玫瑰”,十足地气势写下了那一个世代峥嵘的符号与标志,一直到如今,仍是人类在战争厄运中仍保有希望的例证。
每个时代都有它系统性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定规正大剌剌地向世人宣告它是真实强烈地存在著,因为如今许多现象似乎都在说明这世代的年轻人是“悲观的、失落的、疏离的、沈沦的”等等,因为他们生存的空间越来越恶劣、环境的资源条件似乎每况愈下,所以失业率持续攀高,贫穷的青年正逐渐增加,许多人买不起房,即便学历不错,却因低度就业的问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
综言之,有些人主张现今的年轻人是置身在一个不利的生存条件中,以致于整个社会不能不正视此一问题,尤其是政府,更应有积极作为,否则“青年是国家的栋梁”、“青年是中兴的根本”,再不拯救驰援,国家社会未来当如何是好?329庆祝青年节,难道如今要变成青年“劫”吗?
丰足环境成长 却是失落疏离
或许上面的论述闻之似乎带著一种权威主义导向的右派气息,但仔细寻思之,却有著时代演进上的逻辑谬误,因为若上一世代的辉煌成就是真实的,那这一代在更优渥的环境中成长应该也是事实。
大家都记得曾有一段时间所谓的“台湾钱淹脚目”,MIT是一个外汇丰盈的代名词,台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的奇迹”也曾经是台湾引以为傲的光环。那为何在如此丰富优良环境长大的年轻世代,却无法胜任传承与迎向挑战的任务呢?为何有比父祖辈更好教育条件与成长资源的青年们竟然高唱讴歌,看不到时代的契机与人生的远景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2015年九月行政院主计总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八月份20岁至24岁的就业人口中,失业比例达13.64%,短短1个月飙升了0.73个百分点,换言之平均每7个人就有1个人处于失业状态。”面对这样一个窘境,青年失业或延长地待业应该已是不争的事实,试问究竟原因何在?
许多人会提到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出走、红色供应链崛起、e化工作的替代及外劳的引入等等,这些因素的确都是事实,但正如有些就业市场专家的指出:“年轻人的态度是一个因素,许多时候若家庭环境还过得去,青年人根本不急著找工作,这当然导致就业的延后与待业的延长。”
也因为这样的风气,天下杂志2014年十二月指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跟OECD十国相比,2013年台湾青年失业率是全国失业率的三.二倍,仅次于意大利。台湾更是十一个国家中,恶化最快的国家。”这样的状况,绝对不宜只以经济性因素来诠释之,更重要的是如何加上社会性、心理性的角度来加以讨论,因为同样深处全球性青年失业风暴的日韩,其恶化状态却不若台湾的剧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重新确立正确的教育模式
本社论的目的并非调侃、嘲讽青年世代,但不可否认在诸多如“单身寄生虫”、“月光族”、“青贫族”、“冏世代”及“液态族”等流行名词的后面,其实反映著真正令人忧心的现今青年价值体系与生活型态。
我们认为目前时下年轻族群的议题虽是千头万绪,但主要可以著力在下述几个议题上:
一、让专业议题回归专业,让青年失业问题回归经济、社会及心理等讨论范畴,不让政客因著选票随意乱加码、开支票,因著讨好选民而扭曲事实的本质与解决的方向。
二、社会应有共识,应全面从教育角度检讨我们对待年轻人的方式是否才是导致“靠爸族”崛起的主因,如何立刻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面向,重新确立正确的教育模式,避免年轻人依赖的心态,也调整父母不愿面对“分离”的偏差态度。
三、高等与职业教育的质量比例绝对要再讨论,如今有大学学历竟等同是高失业率,而广设大学的五年后即是青年失业率攀升的开始,这都是无法回避的历史教训与政策错误问题。
四、全面检讨我们对年轻人的教养方式,更多的关怀、辅导及同理都是必要的,但如何调整对物质世界的正确眼光,帮助青年创建具素养观的精神生活与自我管理能力,是时下的当务之急。
圣经箴言十七章6节:“子孙为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提醒我们,上下代之间是命运交织、祸福与共的,并且彼此是互为荣耀的。所以若目前权力与资源的拥有者,应善自体认,知道年轻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切勿有切割或自我隔离的意思,而一定要“殷勤”协助年轻世代从虚无迷惘中脱离出来,如此,前一辈所纪念、血泪和汗水交织的青年节,才能继续传承,让这世代的青年“劫”,完全地“万劫不复”。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青年节,还是青年“劫”?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