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林怡亭报导

CCC

健保有条件给付C肝口服新药,条件严格,符合第一波规定的患者并不多,今年1至2月,仅1302人获准用药,但令人意外的是,迄今已传出四起药物不良反应个案,其中一人死亡。高雄荣民总医院肠胃科暨健康检查科主任余宪忠呼吁临床医师,务必慎选病人,才能降低用药风险。
C肝患者用药须留意肝毒性风险
针对花东地区出现首例疑似用药不幸死亡个案,余宪忠主任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医师并未慎选病人。这次健保给付两种口服新药,其中一种疗程较短(12周);另一款则需24周,疗程较长,且使用之前,患者须抽血检验病毒抗药性,不少医师怕麻烦,而选择了前者。
尽管健保署相关网络平台审核规定严格,且药厂仿单上也警示严重肝硬化患者不得使用,但部分医师并未特别注意到这些问题,少部分患者血液检验结果肝硬化为A级,符合用药条件,但以前肝硬化却曾到了B级,医师如果一时不察,给予用药,就可能出现肝毒性风险。
由于第一阶段申请用药人数不如预期,健保署将逐步放宽用药条件,余宪忠主任担心,未来将有更多患者加入C肝新药给付,但医师如未慎选患者、慎选药物,“这个就更危险了”。
注意! 部份C肝新药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交互作用
此外,余宪忠主任提醒,在治疗C肝同时,也须注意部份C肝口服新药可能产生的药物交互作用。国外临床发现,疗程较短的口服药物,较容易与治疗胃食道逆流药物(制酸剂)产生交互作用,影响药物代谢。
更令人担忧的是,C肝口服新药与部分治疗高血压以及心率不整的药物,也可能产生交互作用,余宪忠主任说,“为了服用C肝新药,而停用降血压药物,这有点奇怪”,因此,医师有必要慎选C肝新药,而患者应主动告知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让医师拟订最佳的治疗策略。
病毒突变检查让治疗更精准 降低用药风险
那麽如何降低用药风险?余宪忠主任建议患者,在用药之前,先接受病毒突变检测 (RAV),确认病毒是否突变,是否产生抗药性,再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借此避免药物交互作用概率,影响C肝治疗效果。另外,医师在面对严重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病人,用药选择上须更加谨慎,注意肝毒性问题,选择肝毒性较低的药物。
余宪忠主任强烈建议,患者在刚开始用药的几周,必须遵守医嘱,每两周回诊,接受抽血检查,观察病毒反应,以及肝功能是否异常。临床研究显示,疗程较短的C肝口服新药,造成总胆红素上升比率较高,引发肝毒性、严重黄疸,甚至可能提高死亡风险。
C肝不能拖! 口服新药超过9成治愈率
符合现阶段健保给付的C肝患者并不多,余宪忠主任提醒,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即使还不符合健保给付的条件,建议以自费方式用药,因为继续等待的风险极高,“如果金钱可以买到生命与健康,那真的不能等”。
举例来说,这类患者如果自费选择一个疗程30万元的口服新药,治愈率达九成五以上,但如果延误治疗,病情严重,届时必须选择药费更贵的药物,一个疗程达90万元,且治愈率还会变差。
余宪忠主任说,“有些患者真的不能等”,要是等太久,一旦肝硬化,或纤维化程度更高,届时口服新药成功率就会变低,且用药风险变高,一旦引发肝毒性,未能实时治疗,病情就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