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琪拉编译)

1960年代,一个前所未有的电脑程序出现了,名为Eliza。当时Eliza的功用是仿真与治疗师的对话,于是Eliza被视为最早的聊天机器人,当时的发明者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

现在,将近60年后的今日,市场上充斥著各式各样的聊天机器人,无论是应用在机场、银行或是科技公司。人类害怕给予聊天机器人太多责任的疑虑始终存在,许多跟机器人聊天的人类有时候仍会有错误的感觉,以为自己是在跟真的人聊天。今年夏天,有一位Google的工程师甚至表示,他们研发的LaMDA电脑已经有人类的感觉,以聊天机器人为题材的电影也一再出现在科幻电影中。

不过,人类有时候对于聊天机器人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时感到愤怒。有时候则是被人类利用,而学习到充满歧视、暴力与仇恨的语句与评论。即便如此,支持科技的人士仍认为聊天机器人可以更加广泛利用在各个领域,帮助人类工作顺利,像是播放音乐、订购外送服务、或是帮助小孩检查课业。有些人也认为聊天机器人可以排遣年长者的寂寞。现在就有一间公司在研发,以仿真过世亲人的声音来制作的聊天机器人。

聊 机器人 应用程序 应用 帮助 援助 援助 在线 谈话 信息 泡沫 发言 谈话 业务 商人 男人 沟通 通讯 概念 数字 人 服务 电话 移动 智能手机 智能 技术 接 瞬间 相互作用 市场营销 社会的 手 保持 手指 接触 运用 推动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不过,聊天机器人仍有极限,即便它们的声音很像人类,但是运作起来仍不是人类,它们聊天的话题仍很肤浅与表面,经常不懂人类想表达的意涵。或许看穿机器人要真正学会与人类聊天的困难,现在有科学家转移目标,让对话内容从[真正可以与人类聊天],转向让[人类可以透过对话,让机器人完成人类希望可以达成的目的],像是让机器人播放一首歌,查询电影场次表,或是询问某个名词的定义等等,就像现在的Siri或是Alexa。这样的聊天机器人比较像是[语音助理],而非真的在与人类聊天。

科学家认为,这趟让机器人学会跟人类聊天的路可能还要十几年,不过也不是不可能。有时候,机器人平静与冷静的口吻还可能安抚人心。例如阿拉斯加航空使用的语音协助机器人[Jenn]就是一个例子。纽约时报记者形容她像一个年轻有棕色头发的女子,永远带著笑容。即便面对无聊或刻意搞怪的问题,她也能够礼貌的倒回正题。

科学家对于语音机器人未来的发展仍充满信心,认为可以运用到更广的领域。举例来说,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读懂某个领域的所有论文。那人类只需要询问它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再也不需要自己阅读、理解与整理文献资料。

资料来源:https://edition.cn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