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林政武
最近網路上出現了一個新的迷因詞彙「TACO」,全文是「Tru
這個「TACO」背後的邏輯,來自市場對川普行為模式的長期觀察。他經常先放話要課重稅,像是威脅對墨西哥商品加稅、跟中國打貿易戰,或是對歐洲汽車業施壓,每次都是一開始講得很強硬,但到了關鍵時刻又會妥協讓步。這種「先硬後軟」的套路讓交易員找到了規律,開始把這當作進出場時機的參考指標。
川普自己當然不會承認,他一直強調這是談判策略,說自己擅長製造壓力來達成協議,這就是他的「談判藝術」。但問題是,當市場和外界都看穿這套路時,這還算有效的策略嗎?還是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虛張聲勢?長期下來,這種「策略性的不一致」可能會損害美國談判的可信度,進而影響國際關係和經濟穩定。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TACO」這個略帶嘲諷的縮寫,其實點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算是號稱強硬的領導人,最終還是得向市場低頭。市場不講情面,不吃你那套口號,只看真實的數字。當股市狂跌,當選民的退休金開始縮水,就算是總統也得重新考慮自己說過的話和做出的決定。
川普作為一個商人出身的總統,對市場反應其實比誰都敏感。每次他放狠話後股市下跌,都會出現同樣的劇本:先威脅課關稅,然後市場恐慌、媒體炒作、幕僚緊張,接著語調就軟化了、政策開始轉彎,最後市場回升。他再出來說這是「談判策略」,是一次成功的施壓。
也許這就是川普最不願面對的現實:他的行為模式被看透了,甚至變成了別人賺錢的「投資理論」。不過對投資人來說,這種理解並不是在嘲笑什麼,而是為了生存。看懂遊戲規則,是我們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找確定性的方法。
但股市也有句老話:「股市中唯一可以預測的,就是無法預測。」當大多數人都開始用「TACO」理論來判斷買賣時機時,或許我們都該小心了。這種戲碼演太多次,總有一天投資人會對這類訊號麻木,到時候可能就會出現一場史詩級劇烈的崩盤,投資人以為股市會迎來反彈,結果並沒有,你以為「TACO」理論是對的?請你記住,市場永遠是對的,而市場是無法預測的。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