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Dr. Phoebe
“No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美国作家Anne Lamott)
情绪勒索是最近很流行的一个词汇,仿佛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情绪勒索的猫腻中。根据心理学博士Dr. Susan Forward在情绪勒索这本书中所提及,情绪勒索的定义是“利用恐惧Fear、义务obligation、和罪恶感Guilt(简称FOG)来想方设法的控制你。”但鲜少人会大喇喇地说“我要控制你,你得听我的,”所以情绪勒索的对白,往往镶嵌在我这么做是为你好的框架底下,说出类似像以下的对白:
“你如果出这个家门,就永远不要回来!”
“你胆敢出去玩的话,我就病倒在家给你看。”
“你如果不在乎我这个当妈的,就尽管跟朋友出去好了。”
“你如果不签婚前协议的话,就代表你不爱我不信任我。”
“你不照爸妈的意思去做就是不孝顺!”
我曾经不只一次听过类似的故事,随便举个例子,Q有一个难搞的婆婆,事事都有意见凡事都想插手,媳妇受不了婆婆的干预而向老公抱怨,但老公的反应永远是,“哎呀我妈这样做是表达爱你的方式,那是因为她在乎你。”刚开始Q也努力地说服自己,婆婆是好人,婆婆是爱她的,婆婆这么做是为她好。一直到她和其他人谈及婆婆种种行径的时候,别人才一语点破,“你婆婆是不是控制欲有点强烈?为什么凡事都要插手?”
东方文化底下的亲子关系,往往都受到孝字的牵绊。从小到大,从三十六孝到七十二孝,从卧冰求鲤到以身喂蚊,我们总被教导著要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以长辈的意见为宗旨。父母把孩子从小拉拔长大尤其困难。因此长辈的指令不可违抗,就算心里有千百个不愿意,我们也要压抑和沉默,无论如何都不要跟父母对著干。若是遇到理性且有认真经营关系的父母算是幸运,但若是父母不讲理有控制欲没安全感(以下想操控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个,族繁不及备载),身为子女的我们也该为了孝字,放下自我,放下一切,忍气吞声,没有半点怨言。偏偏孝顺的定义又非常主观,每家都不一样,可能东家父母觉得钱交给他们管是孝顺、西家父母觉得每个月回来吃饭叫孝顺、北家父母觉得终身大事让他们决定是孝顺,南家父母觉得和他们住在一起才是孝顺,但重点是无论父母的需求是什么,只要孩子没达到,一顶不孝的帽子扣下来,就够你被议论纷纷或身败名裂。
爱是给人自由,而控制是想将人占为己有。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会站在你的立场替你想,会尊重你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当你说不好的时候。反倒那些努力想把你的NO说服为YES的人,很多时候只是为了不同的原因想控制你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Q一昧地说服自己婆婆其实是爱她的完全不管用,同时面对婆婆也越来越易怒。控制就是控制,爱就是爱,我们不能改变别人想要控制我们,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辨识控制与操弄,然后对于这类的人好好的画下该有的界线。
在划清界线Boundaries这本书里面提及,许多人不愿意和所爱之人画下界线的原因,是因为对父母觉得内疚和亏欠,由其是孝字告诉我们所有孩子都应该对父母感到无比亏欠,因此许多人不敢也不愿意和家人画下界线,好逃避内心深处的罪恶感。但书中提到,这个想法最终的问题来自于我们觉得当别人给予我们或对我们付出时,就代表我们积欠他们。换言之,过度的强调涌泉以报这件事,会使人开始不再为了单纯给予(无论是物质还是时间),而是为了获得回报才去付出。但事实上,所有的给予都该被想成是不求回报的礼物概念。当接受别人付出,我们愿意回馈固然很好,但是若不愿意,也没有人能够勉强或要求我们回馈。而我们给予他人时也应待是欢喜快乐,纯粹为了付出而付出。书中提到,当你在接受这人的给予,回应是真心诚意的谢谢,但这人却觉得不满意甚至有点愤怒时,那麽很有可能从头到尾,他其实是为了得到你的回馈而给予,这不是真心付出,而是想要从中得到些什么图利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由思想和意志,谁也没有权利威胁强迫你改变心意。我发现我越来越不喜欢那些打著为你好的旗帜,实则要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一个人在你和他持同意意见的时候对你好,那是理所当然。但是在当你们意见不同的时候也能尊重,并且不改变你们彼此的关系,那也代表著你们的关系是真实的,同时你眼前的这个人,不论是伴侣家人还是朋友,没有努力的想操控你。
如何得知你和家人之间有关于界线的问题?书上提及有几个征兆:
- 你和他一讲完话之后变得忧郁、愤怒、苛刻、郁闷、或是被其他负面情绪所笼罩。
- 伴侣常常觉得你的家人是夫妻关系中的第一优先顺位,而不是彼此。
- 孩子过度倚靠家中的金援:这里指的不是父母偶而为之的雪中送炭,而是孩子很多时候过度依赖家里,变得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包括不找工作沉迷赌瘾疯狂花光积蓄等,因为父母在后面帮他们收烂摊子
- 父母变成你的另一种负担:圣经中上帝劝勉人们孝敬父母,并且照顾弱势的长者(提前1:3-4)。但是也有不负责任的父母,无限的当伸手牌来压榨孩子,又或者是孩子不知道到底该给多少才是够了。无论是精神上的陪伴还是金钱上的援助,在付出前先找出自己能接受且不会把自己压垮的底线。
在这里,并不是叫我们忤逆或攻击长辈,而是借由以上的征兆,知道我们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而下一步,书中则教我们如何化解这些和的问题:
- 找出问题的动机:我们不会毫无怨尤的去帮人收烂摊子,往往都有一些过去原生家庭的影响。以我自己为例,当我在思索自身的界线问题时,发现我内心最大的恐惧,是害怕不被接纳和认可,因此努力去做到让长辈或他人开心的事情,这个动机促使我无论如何都对人说好,并且难以拒绝别人(延伸阅读:学会说不的界线教学101)
- 满足自己的自身动机:这个问题的动机必须要想办法被满足,以上述例子为例,我必须一再的提醒自己,上帝接纳的是不用去对别人卑躬屈膝的我,我不需要努力迎合这些人来达到来满足自己想被接纳的欲望。事实上,真正爱我的人,会接纳我的yes,也会接纳我的no。
- 学会拒绝:在面对那些过去对你情绪勒索、伤害过你、或是不尊重你的人时,刚开始或许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好避免不停地被情绪勒索。如果必须再次和他们沟通,可以考虑找一两个能够支持你的人同行前往,好帮助你不为了和控制者和解的心愿太过强烈,而再次的被情绪勒索。
- 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暴怒:当你在一个人面前失控或暴怒的时候,很可能代表著他依旧有掌控你的能力。而这种时候,可以先离开现场避免冲突,等到自己情绪缓和,能够理性好好沟通的时候,再重新谈话。发现当我在学习画下界线的时候,对他人暴怒的感觉越来越少,但对于我自己的界线也越来越坚定,心情也更加平和。慢慢的,我得以不再被他人不高兴的情绪所控制。
- 在自由和责任中爱她人,而不是在内疚罪恶感中爱她人:正确的界线能够帮助我们拥有更多爱他人的自由,而且是不带著罪恶感去爱。换言之,你对家人的好不再是出自于害怕他们会生气或拒绝,就算孝顺,也更加的真心诚意。
情绪勒索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他人,但真正的爱却是放手,且能叫人得自由。我认为大部分的长辈和父母,和我们要的都是一样的:一段真心爱护和尊重彼此的关系。我们不能避免别人对我们情绪勒索,但我们可以学会说不,并且避开情绪勒索的掌控和泥沼。真心诚意的孝顺,是不会夹杂内疚和罪恶感,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对家人的爱更加自由,也更加完全。
附注: Boundaries这本书(中文翻译:<过犹不及:如何创建你的心理界线>)由两位心理学博士撰写,在纽约时报排行榜上曾经蝉联销售冠军,至今已经卖超过两百万本。
(延伸阅读:学会说不的界线教学101、人情味两三事、说话争取的艺术、如何在美国避免和面对歧视、远距离恋爱行不行、没那麽简单的失业救济金、一切都从清大便开始、菜鸟新移民vs.归国留学生、留学的预备,虎妈的战果、虎妈放手的勇气、如何融入美国的聊天文化、如何当个临时的在地人、ABC vs 小留学生 、纽约客的美丽与哀愁、美国约会网站大作战)
Dr. Phoebe的脸书、更多Dr. Phoebe的文章、关注Dr. Phoebe的哀居
想听美国女人悄悄话请看<美国女子学>,美国旅行信息请看<在地人玩美西>,美国文化分析请看<美国人的真正生活>!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