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Dr. Phoebe
"给予你爱的人会飞的翅膀,会回来的根,以及会待下来的理由。"(达赖喇嘛)
曾经有一个妈妈问我,如果送孩子出国,如何保证孩子不会变坏?这个问题是许多家长心中的OS,看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其实繁琐复杂。由于在美国社会对孩子的教养中,没有所谓的好与坏,因此我姑且把这个问题改为,"如何保证我孩子,在我不在的视线范围内,不会做出脱序或令我头痛的行为?"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法保证,"甚至我觉得想问这个问题的家长,或许可以问自己,"我的心脏是否够大颗?"
或许有著科举状元的历史,台湾或是亚洲各地的人对于所谓"标准人生"有著相当完善的解读,窄小的定义,不外乎是认真念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讨个好老婆或嫁个好老公,然后生个好小孩,再继续教育小孩重新循环一遍。许多想要出国念书的父母们,就是在这个循环中间穿插出国念书,然后无论是帮助孩子考上国外(没有长春藤的话最好也是大家都有听说过的那几所)的好大学,又或者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出去闯荡,但父母还是都会偷偷希望孩子可以在闯完之后回家,借由国外经历拿到好工作,无缝接轨上述这个循环。其他在这个循环外所追求的事情,往往被贴上浪费时间、无所事事、混来混去、漫无目的,应该用最安全的方式拿到最顺遂的人生才是正道。
除此之外,台湾教育底下也对著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定义非常分明。好学生就是乖乖念书、听从师长的教诲、顺应长辈的话语、加上孝顺父母以及兄友弟恭。而坏学生则有可能是翘课、逃学、成绩差、不听从父母或是师长的教导。但是我却看到许多所谓的好学生背后,有的变成读书机器,却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人生只知道听顺于父母安排;有的则为了念书而不择手段,用尽各种心机将别人踩在脚下好达到目的;有的甚至和父母关系疏离,只想著把书念好以应付家人,未来好离开这个除了成绩以外没有其他话题可聊的家。我在美国遇过许多会念书也非常聪明的学生,但是他们却并不属于台湾所定义的好学生,书念得好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部分,却不是全部。比如我的朋友A,会翘课,爱喝酒,考试前还去听演唱会,他也不一定对父母言听计从,但最后每科出来都是A,还读到博士毕业,目前在天龙国的UCSF上班。又比如我朋友T,从柏克莱大学毕业后选择去欧洲流浪三个月,后来又工作一两年,拿著台湾父母绝对不认可那种吃不饱饿不死的薪水,最后才决定申请牙医系。进牙医系之后,就是那种考试前都在看小说、如果可以永远穿著睡衣不愿起床,但最后拿下全班前十名的那种人。在我看来A和T都是会念书的学生,但却不全然是好学生。可是和他们相处却非常有趣,因为他们懂得有兴趣的几乎都和考试读书工作没有关系。就算摸索时期也全然对自己负责,而并非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
在美国,没有所谓正确的人生。许多孩子在决定未来的方向之前,可能四处打工累积经历、可能穷游世界打造经历、可能去某个地方当志工,这些看似漫无目的的追寻在美国并不会被瞧不起,基本上只要没有作奸犯科,这些行为通通是被允许的甚至是被鼓励的。许多家长或许没有想到的是,当你决定把小孩送出国的那一刻,有可能会打破你对孩子拥有标准人生的期望。有许多你想都没想到的变量可能会发生。因此,如果打算送出国,则可能要有放下自己对孩子标准人生的规划,放手让他们去摸索,让他们自己决定什么才是他们想走的路径。美国崇尚自由,出国后眼界扩大之后,会发现除了台湾或是父母订制的标准人生之外,还有很多路线可以走,即便这些路线不见得和安全标准顺遂的人生划上等号。但是父母的心情往往矛盾,在出国前往往卯足一切替孩子铺路,从补习英文到出国来美渡假十来次,甚至有不少父母为了能够有一人陪伴在孩子身边,选择将一个家切成两半。这一切的牺牲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够在美国融入的好,但又不希望好到真的跑去和美国人结婚,在美国定居,当个美国人,虽然这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题外话,根据资料显示,大约有53%的国际学生都会选择在美国待下来继续工作,因此有大于一半以上的概率,你的孩子会想方设法的留在美国,这点你要有心理准备)。
从孩子的观点看来,离乡背井的游子,其实心情是很孤单寂寞的。当在异国的新鲜感退却之后,迎面而来的可能是在这里生活的种种考验,包括语言文化的隔阂,面对种族歧视,或是卯足全力想要融入当地文化。很多时候,更像和家人谈著一场远距离的恋爱,在目前的生活没有交集之下,考验双方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爱你、我关心你、我在乎你的情绪。曾经有一个朋友Q告诉我说,她在离家念书之后,和父母原本就不太好的关系变得更加冷却。当Q讲述著她在研究所论文何其难,担心课业的时候,来自台湾的Q妈反倒怪罪一定是Q不够努力,没好好念书,让Q感到十分挫折。因为今天不是她不愿意尽力,毕竟研究所的课程很多时候不是努力就有结果,而是为了找不到该努力的方向费尽了心思。这也不能怪Q妈,Q妈用的是台湾式教育的思维,觉得只要努力一定会有结果,我相信她看女儿念书念的不顺遂也非常担忧,但其实Q妈的心里话是,"我很担心你,也很在乎你,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帮你,所以我跟你一样无助。"许多人担心出国之后亲子关系变差的问题,但其实与其说出国让关系变差,不如说经历了出国的考验,少了舒适圈的包围,将原本就有问题的关系暴露出来。我的经验是,就如同远距离的情侣一样,只要有心,就算相隔两地,也能够借着科技让家人感受到你的用心。只要有心,再远的距离也能够禁得起考验,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都一样。
送孩子出国念书,其实也是检视亲子关系的开始。虽说将孩子绑在身边比较方便观察或掌控孩子的一言一行,防止脱序或变坏的情况发生,但是打从孩子出生起这些滴水穿石的家教究竟有没有效,要看当孩子离开父母身边,接触到新的人事物时,是否还愿意谨守这些父母所给予的谆谆教诲。对我来说,在离开家之后,我才体会到只有家人对你的爱才是不离不弃,没有任何人有义务要对你好或为你著想,一切都要你自己来。而距离也让我对于和家人的相处时间感到无比珍惜,我不敢说如果我如今还待在爸妈身旁,是不是也如同许多人一样,会对家人关心的碎念感到厌烦,或对于家庭的包袱感到厌倦,但是因著远距离,反而将我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拉近(延伸阅读:虎妈放手的勇气)。
觉得你的心脏够大颗吗?愿意接受出国的种种挑战了吗?那麽放开双手,准备让孩子去翱翔吧!
(延伸阅读:菜鸟新移民vs.归国留学生、留学的预备,虎妈的战果、虎妈放手的勇气、我的小胖老板、迟来的右边先生、患难见真情、远距离甜心、诊间爱情故事、十个不可不知的旧金山天龙国文化、十点让你了解美国的小费文化、如何融入美国的聊天文化、如何当个临时的在地人、美国的医师娘(上)、美国的医师娘(下)、ABC vs 小留学生 、纽约客的美丽与哀愁、美国约会网站大作战、如何写一篇Cover Letter)
Dr. Phoebe的脸书、更多Dr. Phoebe的文章、关注Dr. Phoebe的哀居
更多美国旅行信息请看<在地人玩美西>,更多美国文化分析请看<美国人的真正生活>!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