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王岫
報載,曾當過台大、榮總、亞東等三大醫院長林芳郁醫師,竟已失智五年,其夫人林靜芸醫師在這段時間,變成辛苦的照護者。 近日她將照護失智症的過程和體驗,由聯合報社出版《謝謝你留下來陪我》一書,6月22日在台大醫院舉辦新書發表會,並由家族並共同捐資三千萬元,在台大成立 「林芳郁教授醫學教育衛生基金會」,以培育年輕外科醫師人才,並造福弱勢病患為主。
林芳郁醫師是心臟外科醫師前輩,救護過病患無數,也培育不少人才,如今許多著名醫師,都是他學生。筆者雖然沒看過他門診,但對他在醫學行政業務上的資歷,最感佩,也最有印象的就是,他終結了台大醫師過往的紅包文化。
民國82年,內人因患有子宮肌瘤,到台大醫院看診。婦科醫師認為除了要手術切除肌瘤,且順便要拿掉子宮、卵巢等,算是個大手術。當時坊間已盛傳,到台大醫院動手術的,都要送醫師紅包,才能確保手術成功,所以當時外科醫師很吃香。
圖片取自:( FB )
筆者是文教機關公教人員,職場上沒有所謂紅包文化,不敢相信公家醫院的醫師會有收紅包的惡習。只知道醫師不是都要有視病如親,恫瘝在抱的胸懷嗎?。但陪內人手術前最後一次看診,婦科醫師看診後,竟然寫了他家地址的紙條,要我們晚上去他家看他,這意思已很明顯了。
當晚,只好買了一盒高貴水果,裡面附著兩萬元紅包,去醫師家「聆聽手術前的叮嚀注意事項」。彼時,咱們中階公務員薪水還只有三、四萬元,兩萬元紅包幾乎佔了薪水的一大半了,但為了妻子手術的安全,也只好遵照習俗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送紅包,不習慣,也很無奈。
後來,林芳郁醫師去了台大醫院當院長,據說就不准醫師私下收紅包了,改為指定醫師制。有指定醫師生產或手術,才須多繳一點錢,就像現在健保的部分負擔或自付額一樣,但至少是公開的,也不用憂愁到底要包多少紅包,醫師才會滿意。
外科醫師固然辛苦,但民眾也有經濟上的煩惱,林芳郁院長能夠在台大院長任內,終結台大醫師的紅包文化,甚至於影響到所有的醫院也遵行了,現在,至少較少聽聞有醫師收紅包的文化了,我認為是一項制度的改進。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