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张简如闵
““本月社企”为社企流编辑室其中一个撰写主题,每个月会介绍一个具有社会创新性、获利能力、与永续经营潜力的社会企业,除了分析该企业的社会创新模式外,也会较为深入地报导其在经营管理上的成功关键或面临挑战,希望让读者全方位认识一个社会企业。”
最近台湾出现许多从“空间”出发,发展策展、活动策画等商业模式的创业型态,“共同创业空间(co-working space)”也逐渐成为城市中的独特景观。本次社企流编辑再次带回国际现场的采访报导,带您走访纽约,一窥纽约最大的社会创新中心(Centre for Social Innovation,以下简称CSI),看他们如何将改变理论(Theory of Change)实践于共同创业空间经营思维之中。
一个寻常的夏日早晨,当你步入公司大门,映入眼帘的不是电脑或办公桌,而是一间典雅高尚的开放式厨房,和围著方桌享用早餐的人们。厨房外是咖啡厅般的会客大厅,穿梭其中的人形形色色,有的在会议室开会,有的专注埋首收发e-mail、写部落格,有的则和伙伴们自在交谈,激荡改变世界的新点子。
这里是纽约社会创新中心CSI的现场,一群力图解决社会问题、激发创新想法的行动者,相遇在纽约曼哈顿第九大道26街、遥望哈德逊河风光的空间。他们交换彼此关怀的议题,试图扩大创意链接的可能;CSI的经营者也积极以工作、链接、创造、转化等步骤协助进驻单位成长,让人与空间交融成蓬勃、有朝气的聚落。(同场加映:社会企业共同工作空间,开创纽约市历史新页)
直击24,000平方英呎、200个社会创业个案荟萃的CSI
纽约CSI的执行董事Eli Malinsky刚结束早晨的会议,他充满活力地步出办公室,热情向我们介绍占地24,000平方英呎之大,却在短短两年多内就达到200个社会创业实体汇聚的空间。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微型社会企业或非营利组织,也有颇具规模的组织进驻办公,像是全球最大的社会企业家培育组织Ashoka、想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女性内衣品牌Thinx也选择在此设点,成为紧密链接的社会网络一员。(延伸阅读:看Thinx如何用最“性感”的方式回馈社会)
“从艺术、健康、环境、教育、社会正义、社区发展、设计……等领域都有!”Eli指出,关注不同议题的各式组织在这两年内陆续进驻CSI,同时,也有许多支持这个体系的专业人员,如:律师、会计师等,来到CSI展开新型态的工作。他表示:“这个空间中,有三分之一是非营利性质的组织或专案,有三分之一是营利性质的社会企业,有另外三分之一尚未决定经营型态。”
(CSI的客厅摆放沙发,会员们能自由在其中谈话、工作)
从多伦多到纽约 以空间涵纳城市多元
Eli两年多前从CSI加拿大多伦多总部,被派遣至纽约的分部,和伙伴一起打造这个聚落。他提到,加拿大多伦多本身是个社业企业、非营利组织荟萃,且创新思维相当浓厚的城市,过去CSI在发展上,比较朝向在地深入化的策略,而非积极海外拓点、复制同一模式的广泛作法。
“有天,纽约的机会来了,”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CSI,在两年多前做了个重要决定──在纽约曼哈顿附近的办公大楼中,创建第二个CSI社会创新中心,在距离多伦多仅90分钟航程的纽约,丰富大苹果中的社会企业生态。他指出,从加拿大的模式到纽约模式,大抵而言类似,但纽约拥有更多资源及多元的城市文化。
“两年前我们来到纽约时,这里只有两个类似的空间,”Eli表示,社会创新的浪潮近年来席卷世界各处,许多人都尝试想做些什么,“人们的社会意识愈来愈强大,我们仅是协助让它发生、创建这个生态系。”他告诉我们,即使台湾目前尚无进驻大量社会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创业空间,“但并不代表遥遥落后十五年。”近十年来,他在多伦多和纽约看到的汇聚效应,也都是才刚发生、正在蓬勃发展的趋势。
CSI成员照片与留言板)
CSI空间变革三部曲:空间-社区-创新
“美好的想法在这个空间发生!”
Eli指出,CSI的经营思维落实了管理学中“改变理论”(Theory of Change),从营造空间、链接社群到追求创新的阶段性行动中,CSI要让创业家们从工作场所的比邻(co-location)开始,进一步演进成共同工作(co-working),最终成为社区聚落(community hub)。
变革的第一步是“空间”(Space),Eli表示,在空间设计上,不能制式,要让它很酷,并将使用者的创意置入其中。CSI的场地 中,有共同厨房、咖啡厅似的讨论空间,办公空间全是透明隔板,还有可拆卸、移动的墙壁和缤纷的心情留言板,种种设计皆是为了促进使用者对空间的好感,让人身在其中可以看见、感觉,愉快地生活。
CSI改变的第二步是“社区”(Community),CSI并不会放任进驻的组织自行发展,而是会有“社群活络员”(Community Animator)协助初来乍到的组织或个人认识彼此,透过一起料理午餐、电影、参加农夫市集的经验,促进不同群体间的对话,打开他们一起合作、点子相互激荡的机会。
第三步则来到“创新”(Innovation),Eli指出,创新的点子往往透过前两步骤人与人之间的熟悉而累积,这里的创业家每天经常会互相通信,向他人询问发展事业体时预算或策略的种种议题,或讨论各种合作的可能性。
他以CSI进驻成员—发起纪念都市思想家Jane Jacobs的Jane’s Walk专案为例,当初仅是其中一个成员希望走上街头,向陌生人分享城市故事的点子,但透过进驻单位的响应和行动,已经达到扩及全球40个以上的国家,超过1500段旅程的规模。“个人的力量很微小,社群的力量却能够成就强而有力的创新行动,”Eli表示。
(各式办公桌与办公空间)
收房租也募款 志工交换办公桌
“我们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收房租’。”Eli表示,CSI出租会议空间、办公桌,或是几个小时的讨论空间,各类租金的来源,构成他们75%的营运财源。然而,单靠租金无法支撑空间营运,目前CSI有25%的财源来自慈善事业、企业与政府补助款。换言之,CSI是个集营利与非营利特质的共同创业空间,Eli表示,未来他们希望能创建起更强大的捐献系统,借此支持他们举办更多活动,促进进驻会员之间的链接与火花。
Eli表示,作为空间经营者,CSI除了建置实体空间外,并不会自行发起很多专案,从2004年加拿大总部成立至今,仅有20~30个专案左右,大多是办给会员的微型贷款(Micro Loan),或是举办工作坊、讲座活动。“CSI的进驻成员本身已有很多自己的专案,我们则负责制造机会。”Eli表示,他们也曾提供那些没有空间需求,但希望认识这个空间的人们,有非会员的使用购买机制。
2015年,CSI更推出了“交换办公桌”(Desk Exchange Community Animator,DECA)专案,透过“以时间换取空间(trades time for space)”的方式,让人们可以透过每周担任一日志工,换取使用CSI“抢手办公桌”(Hot Desk)与空间中各式资源、人脉的机会。
从文化出发 深化空间内蕴
在CSI工作的近十年来,Eli也发觉CSI相当重视组织文化,强调社区与合作的重要性,而这也成为其经营上的特色。
首先,Eli指出他们和其他95%的共同创业空间不同,仅接受具社会意识、或能创造社会影响力(social impact)的专案进驻;其次,他们以大城市做为建置空间的地点,期许聚落的出现,能够引发这个城市的决策者对相关议题的重视;其三,CSI希望从平等的公司文化开始,扭转现在许多hub的问题──管理阶层化造成僵化、缺乏弹性。他期盼CSI员工和进驻的团队间持续保持良性、平等的互动,让软性的文化深入工作场域,创造在空间中愉快生活、工作的氛围。
同时,他也不讳言,CSI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组织定位和难以评估自身社会影响力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辩论著自己是谁?我们要提供什么?我们是育成中心?是加速器吗?还是学习中心?”
他认为,了解自己的定位及社会当前需要相当重要,挑战是必要的过程,透过持续与伙伴的沟通与尝试,才能让前路更明确、长久。
对正在纽约起步的CSI来说,未来的发展充满未知且令人期待,Eli表示,未来的三至五年,CSI渴望再拓点至1~2个城市,且不只提供空间,而是希望透过更多元的方式,帮助整个生态系更有效率,他说:“这是一份我全心认同的价值和工作,希望能协助更多人走得更远。”
(社企流编辑部Grace和Amy与纽约CSI执行董事Eli Milansky于采访后合影)
延伸阅读
Centre for Social Innovation New York City
Centre for Social Innovation: Home
关键字:co-working space、共同工作空间、创新创业
本图/文由“社企流”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本月社企:纽约CSI现场直击──社会创业家的城市绿洲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