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陕红宇
有些事情真的是长越大才越能理清楚,比如高中文理分科这件大事,这件关乎人后半辈子走向的大事。
在大陆,我们在高一下半学期就开始了文科分科。语文、数学、英语是所有人必学,剩余的三门根据文理性质来定。文科生需要学习政治、历史和地理,理科生需要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文科生的数学相对理科生会简单一些,但要想拿高分,也同样需要一颗好脑子。学生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就分道扬镳,各自学各自的。从此,文科生的世界里只剩下了一堆死记硬背的材料,理科生的世界里则充满著各类推理论证与计算。这样的学习伴随著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有些理科生会在大学期间选择文科类的专业如金融、新闻等,但这类人群亦属小众。文科生去读理工类的专业,可谓难上加难。大部分人都会一直钻在文科或者是理科的世界中摸爬滚打,度过自己宝贵的7年。
大学毕业面临的是就业,这时候,各种学科的优势便凸显出来,特别是理工科类。他们多年学习的技能终于到了大展身手的时候,常年泡在实验室的辛劳也终于得到了回报,一个二个抱著满意的Offer 去上班,他们大部分工作偏技术,他们大部分人的工资都高于大学生平均工资。与此相反,文科生就不那麽容易找工作,没有一技之长还是被人各种嫌弃与挑剔,优秀的亦属凤毛麟角,文科生的薪资经常拖平均薪资的后腿。这种差距是容易看得见的,也是容易被资料统计与记录的,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去读理科,去扑向那高工资。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只看到了不同学科后面所带来的利益,都在忙著做选择题,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道选择题到底设置的是否合理,该不该去做这道题。现在做完这道选择题的我们开始出现了各种不适应,各种迷茫与空虚,理科生精神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文科生无一技之长不接地气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只有一个:分文理科这件事情割裂了人性。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的感性与理性一定是协调发展的,这意味著他既需要有强大的技能去谋生,又需要一颗温暖的能够持续提供能量的心去完善自我,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充盈。文理分科正好将这两部分完美的割裂开来,理科生专注理性,文科生只泡在感性的世界里,理科生越来越像一台没有情感的精密机器,文科生更像一朵朵浮在天空抓不到地面的云,感性与理性这两条线在不同群体身上正日益加深却从不产生交集,但人本身的发展需要二者的相互连接。有人说:文科生和理科生组合一下不就可以了吗?不,这种做法只能算补充与借力,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力量需要的是二者在同一体内的交融碰撞,而非吸收他人之力。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