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李幸
我是步行到美国的。
此话听起来有点儿故弄玄虚,却是真的,且很平常。
从温哥华女儿家出发,往南30余公里就到了加拿大与美国边境。加拿大这边属于大温地区素里市的白石镇地面,美国那边看地图叫布莱恩,属华盛顿州霍特科姆县。该县辖地包括一块飞地——罗伯茨角(Point Roberts),加拿大大温地区三角洲半岛上按北纬49度线划分给美国的(详见前文《与美国接壤的小镇措瓦森》)。
这是周六上午10时,出境的人多,车队排出几里地外。路边竖著个告示牌,上面几个单词都认识,但费了半天劲,才猜出意思:按组放行,熄火等候。
女儿驾车,她让我下车透透空气或去逛逛免税店。天气很好,蓝天艳阳,于是步行。看了加拿大这边的游客中心和免税店后,进入一片大草坪,迎面即边境在线加美两国共有的标志性建筑——和平拱门。
我向拱门走去,走过,回望,没有任何障碍阻隔,就从加拿大走到美国了。看到好些游客也在步行,有一家大小以拱门为背景在照相。
和平拱门上头的话有感觉:Children of a Common Mother(同一个娘的孩子)。这是美国这边。加拿大那边是“Brethren Dwelling Together in Unity”,团结在一起啥的,有点儿口号式。两句合译,或可为“一奶同胞,睦邻兄弟”?
门柱内侧还有“此门开了百年,但愿永不关闭”一类的话。看资料说此门建成于1921年,为纪念英美两国在1814年的一个和平协议而立。这一年,欧洲那边开打第一次世界大战。
实际整个出境过程比较烦。驾车过关时先盘查一道,然后还得下车进一个大厅,继续排队接受检查。赶上饭点儿,大概轮流午餐去了,没几个工作人员办事,还都没精打采的。给公家干活,干机械化活,全世界一样没劲儿。
出境大厅其实不大,狭长的几百米空间,10来个工作位,排队的人近百号,一般是一家三四口。有一位单行的亚裔老先生,感觉像日本人,可能是骑自行车过境,双肩背一个长形的看上去挺沈的旅行包。
整个大厅里就一个洗手间,男女通用,每次只能进一个人,也有10来个人排著。有一家人在办过境手续那边排到了,妈妈过来叫女儿,女儿急了,说非上不可。
从住处到边境,半小时;排队过境,两小时。
能提神的是一座神样的雕塑,不知何材料做的,立在美国这边:一个缺了上框的“窗口”,周边“裂纹”?给我的感觉是“打破天幕”或“天眼开了”——诸君看图给题吧。
终于可以奔驰了,在美国土地上。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