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Phoebe
原标题: “My client is not in a hurry.” 慢工出细活的圣家堂 (以及同场加映巴特篓之家)
美美的圣家堂 (Sagrada Familia) 现在看照片依然有著暖暖的感动。
在巴塞隆纳的第二天也是起了个大早,在民宿附近的面包店买了西班牙式的牛角面包,顺道一提,这里的面包不输法国巴黎的牛角面包,这次待的民宿刚好在圣家堂附近,也就边走边晃去圣家堂了。
圣家堂建于1883年, 是另一个高第大师的杰作,也是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高第在世时就已经破土开工,之后一直到他去世的43年里, 一砖一瓦都是按照高第的蓝图规画出来, 圣家堂一共有三个立面,最先完成的是东面的”诞生立面” 以欢欣的风格描述耶稣降生的故事,而高第过世之后完成西面的”受难立面” 则是以耶稣的死和升天为主题,目前还在施工的则是南面的”荣耀立面” 。
高第在设计和动工于圣家堂的时候便知道他有生之年一定不能看到完工的圣家,1936年西班牙的内部战争将许多高第的蓝图烧毁,以至于除了诞生立面及许多教堂内部是高第的原本设计之外,许多都是之后的建筑师考究高第的精神规划出来的, 但即便如此,看过圣家堂的人一定会注意到 高第大师对于大小细节的讲究和力求完美的精神。高第在世时的名言 是 “My Client (God) is not in a hurry.”(我的顾客也就是上帝并不著急) ,意思指慢工出细活,上帝不著急完工,而是要把最精最美的成品献给上帝,目前希望是 2026年, 高第过世的一百年可以完工 。
下面的诞生立面便可以看到高第的极其用心, 讲述的是耶稣诞生的故事, 三位东方的博士来进献奇珍异宝,牧羊人接到上帝的大喜讯而欢欣,大大小小的动物欢庆著神儿子来到世上的好消息:都是高第放在诞生立面的题材。
走进里面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又一座的柱子, 圣家堂内一共有56座,这些高低不齐的柱子象征着森林间的树木,柱子为树干,而上面的部分则是以树枝作为灵感来源,高第崇尚自然 常常用自然界的东西为他的创作灵感,既然是以森林为主题,他也用不同的角度让自然的光线折射进来。
由下往上拍的景象,这在圣家堂顶端拍到类似花状的设计也是高第的巧思之一 。
虽说建筑风格前卫,高第却是一位十分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建造圣家堂的同时,希望能够创造一个让人亲近上帝的地方,一个让人感到平安的环境,一个人会不自觉想要敬拜神的去处,而高第利用自然的光线,干净却有创意的线条,打造出来的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诺大森林里,不自觉的感到渺小,也感到上帝的伟大,走过欧洲大大小小的教堂,这还是第一个让我有这种平安、这种感动的地方。
看到由十字星状点缀的高塔,是高第希望让出海的人们以后能够看到圣家堂的高塔便知道这是回家的路,也想到圣经中所讲的:上帝是昨日今日到明日永不改变的上帝,是我们人生当中可以倚靠的高塔和避风港 。
沿著弯弯曲曲的楼梯下楼去,跟巴黎的圣母院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圣家堂的石砖感觉更坚固,圣母院的比较容易滑倒的感觉。
接下来来到受难之面,大门便是撰写各种语言耶稣的名字,耶稣的名字意思是 “以马内利” 代表著神与人合好的意思。
跟欢乐的诞生面相比,受难之面就沉重许多,用单纯的线条, 讲述著耶稣如何为世上的人的罪恶走上十字架的故事。
耶稣被卖的那一夜, 是经由祂的门徒犹大收了三十两银子的贿赂, 向要抓耶稣的人指认耶稣,而指认的记号则是看似友善 却藏杀机的 “犹大之吻”,后面的十六公格,无论从哪个方向加起来都会拿到 33这个数字, 纪念耶稣在世时的第33年 被钉死于十字架上。
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个和上帝有如此紧密关系的建筑师利用他的才干与创意建了举世闻名的圣家堂,不为其他, 单单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有机会认识这位创造万物又因为爱舍命给世人的上帝,也正因为这样,这座圣家堂不是一座冷冰冰的教堂,而是有著上帝同在的祝福 。
同场加映高第的巴特篓之家 (Casa Batllo) 相较于米拉之家,巴特篓之家更热闹,更丰富一些,有人说就外观来讲,像是一个海底大生物,有著鳞片和骨头为枝干的联想。
一进门, 别小看简单的手扶楼梯 ,这把手都是最适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而成的。
一样是利用自然光线.为整个客厅光线的主要来源, 蓝色的玻璃和圆圈设计让我想到在水里的泡泡, 而非直线的设计,又好比水面上的波浪。
而到达顶楼的巴特娄之家则有著大大小小彩绘磁砖拼制成铅笔的设计,十字架设计为主题,又再次看到信仰在高第设计中的影响力。
最后由远处再拍一张巴特篓之家(右边数去第二栋), 顺带一提, 巴特篓之家左手边那栋是 casa Amatller, 也是后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这一区因为很多有创意的建筑物都在这边, 所以又名叫 Block of Discord 。
延伸阅读: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