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 钟艺
1885年,在沙面旗昌洋行当厨师的徐老高在北京路太平沙肉菜市场附近开立了自己的牛排铺,同时以地名为自己的第一档生意取名为太平馆。虽然徐老高在洋行里备受洋人对菜品刁钻挑剔的折磨,但也正因为如此,徐老高练就了一手煎牛排的好手艺,离开洋行之后的徐老高将曾经只有洋人和政商名流才吃得起的牛排变成了寻常人家也能品味的美食。
徐老高的牛排店一开张就迎来了街坊四邻的热烈欢迎,从每天早上三斤牛肉刚能卖完的状况急转而上变成早、中、午三顿都需要营业的盛况。在清末,由徐老高两儿子接手的太平馆更是生意兴隆,在民国之后,他们再度凭借新菜式猪排、乳鸽,将太平馆带领上了新的台阶,成为南粤首屈一指的西餐厅。
现如今在广州北京路财厅对面的太平馆是由徐氏兄弟二人从另一餐饮经营者手中顶过来的。经过一番装饰,这家店以“老太平支店”的名义挂牌经营。自此之后,太平馆凭借在太平沙与财厅前的这两家店控制了永汉路一带的西餐市场,南北呼应的成为了全广州市声名在外的西餐厅。
随著名声的日益扩散,曾经为寻常百姓提供日常小食的档铺变成了当时军、商界名流才支付得起的美食。因为黄埔军校和太平馆所在地只有一珠江水之隔,当时的军校师生和外国水兵常乘船前往太平馆聚会聚餐。同时,蒋介石、李济深、陈济棠、汪精卫等赫赫有名的将领以及他们的亲属也是太平馆的常客,让太平馆成为了很多重要军事行动和决策的见证地。
餐厅的繁荣和昌盛历来离不开社会的变迁,太平馆也难逃其命运,随著抗日战争、内战的爆发,广州沦陷,太平馆的老板们带著家业来到香港,但香港的太平馆还没有开张多久,香港沦陷,餐厅再次陷入瘫痪。
1944年-1945年,徐家人重返从战争中逐渐走出的广州,著手让曾经繁盛一时的太平馆重生。然而,当时常光顾太平馆的人群——军界名流多数都已经离开广州,太平馆的生意面临再一次的转型。为了更加迎合当地广州人的饮食偏好,太平馆的菜单变成了中西合璧,有了更多类似于清蒸鲈鱼的菜品。1956年前后, 太平馆又随著时代的变迁成为了公私合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太平馆迎来了周总理的光顾,之后周总理和邓颖超女士的婚礼也在太平馆举办,现在餐单上的总理套餐和总理夫人套餐就出自于此。在上世纪20年代,太平馆又在周总理的关切下扩张了店面,直至变为现在太平馆的规模。
历经历史沧桑的太平馆,现如今也依旧是广州市最大的西餐厅,古朴的店面和中西合璧的特色美食不仅仅吸引了很多平日极少吃西餐的广州老人,更是吸引了众多对历史和美食感兴趣的年轻人的光顾。每到周末的下午茶和晚餐时刻,北京路上最热闹、最具人气的餐厅就数太平馆。
虽然现如今的太平馆在菜品上难以再有所突破,服务也难以和其他知名的西餐厅抗衡,但这份历史的情怀,这份因历史缘由而来的中西合璧让现在太平馆的与众不同。来这里,吃的不仅是味道本身,更是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好奇和探究。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