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梁璃月】

工研院今年第八度蝉联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共有4项创新技术获奖为国增光。这四项技术分别为奈米纤维滤膜、高敏锐触觉感知穿戴式辅具、流体驱动紧急照明和OLED表面等离子耦合增益技术,分别在IT/电子及机械设备/材料领域中获得肯定,与劳伦斯柏克利实验室、高通、IBM、陶氏化学、西门子等齐名。

工研院院长刘仲明表示,工研院已连续八年获得R&D 100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今年主办单位共收到1,000多项技术申请,约有350项技术入围,这当中工研院就占了9项技术入围,最后以四项技术获奖。

这次得奖的技术均是以前瞻创新技术解决目前产业及人类的问题,其中高敏锐触觉感知穿戴式辅具技术利用穿戴式辅具内的高敏锐性传感贴片感知穿戴者动作意图,结合抑制颤震机构设计,可让患者有效完成生活上的动作。就算隔著衣物也可以侦测人的肌肉、姿势、动作改变,对于高龄化人口以及复健患者都是很好的辅助设备。

工研院的奈米纤维滤膜使用特殊材料聚合加工作成复合膜,孔洞较传统RO中层膜增加许多却具有良好支撑性,可以稳定支撑最上层软薄如蝉翼的Polyamide层;同时搭配所设计的复合层电荷,具有亲水性,易于和水结合,因此只需低电压操作进行水处理过滤,就可以有高出现有商品的30-70%的高出水量。奈米纤维滤膜具有高选择性及效率,能依不同用途使用进行滤膜材料调整,具有客制化特点。这项技术可有效分别去除水中钠、钙、镁等金属离子或有机小分子达99% 以上,更可节省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等高浓度水处理成本35-55%以上,实现废水循环再生利用的理想。

OLED表面等离子耦合增益技术,利用金属-有机-金属(Double Metal Layer; DML)结构产生平面型等离子耦合效应,将绿光材料的发光频谱转换为蓝光,突破有机蓝色发光材料寿命太短的瓶颈,有助于推动白光OLED照明产业化。使用工研院的PCOLED技术,不但能延长OLED照明的寿命20倍,还可运用现有OLED制程生产,加速产业化。

流体驱动紧急照明技术,是将流体的位能差转化成电能的原理,应用在紧急照明上,此项技术包括:“流体驱动消防瞄子灯”与“流体驱动消防撒水灯”两部分。流体驱动消防瞄子灯提供于消防员灭火救灾时使用,“灯照哪里水就能射到哪里”之优异性能,在台湾已广泛应用以提升消防员救灾效率及保障其生命安全,在多起任务中更因为照明效果之提升而拯救许多性命;而流体驱动消防撒水灯提供室内建筑火灾时之紧急照明及逃生路线指引,在火场电力中断情况下,自动撒水头之水力将弥补当前火灾过程中照明不足的缺点,尤其激光光能与火场烟雾产生散射效应,提供明显清晰的出口路线。

“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是研发领域极为推崇的科技研发国际大奖,每年从全球上千件创新技术中,挑选出100项年度具重大创新意义及对人类生活影响深远的商品化技术今年已迈入第53届,已成为市场上鉴定新技术的革命性地位的重要指标。诸如传真机 (1975年)、液晶萤幕 (1980年)、柯达照片CD (1991年)、Nicoderm戒烟贴片 (1992年)、Taxol抗癌药物 (1993年)、 实验室芯片 (1996年) 和高画质电视 (1998年)等都曾获选为当年度的百大科技奖,对人类未来生活发生重大影响,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