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陕红宇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饮食多以面食为主。山西的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出名。但是作为地地道道的山西人,还会经常吃一些并不出名但很美味的面食。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款家常菜——河捞面。

河捞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它的名字也有好几种,在古代称为"河漏",又称"活络",而在陕北地区又叫做“饸饹面”。名字的来源也有一段小故事,据说在清朝康熙年间,皇帝下令要求统计全国的风味小吃,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有一天,康熙皇帝寻访名吃时,看到“河漏”,不禁被它的古怪名字所吸引,于是命令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它的名字“河漏”之谐音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甚满意,于是挥笔将“河漏”改为“饸饹”。

河捞面因其制作原料不同,可以分为莜面河捞,玉米面河捞等等。图中河捞面的主要成分便是玉米,选择玉米作为原料也与所处地区有关。山西处于华北平原,干燥少雨,能够生长的主要农作物便是玉米和土豆,因此日常生活的饮食便与它们息息相关。玉米河捞面也就不足为奇。

当然,制作河捞面则需要特定的工具,这里称为“河捞床”。河捞床的原理很简单,将带有6至7个小孔的长方形木架支撑在锅上面,然后利用杠杆原理将和好的面压入锅内,在沸腾的水中煮熟便可。随著科技的进步,已经用机器取代了传统的长方形支架,更为方便快捷。

说到做河捞面,通常有两个步骤,那便是煮河捞面和弄汤料。

河捞面的储藏方法是晾干,因此在吃以前需要在温水中浸泡2个多小时将河捞面泡软,等到颜色发白后下锅煮,并在热水中煮半个钟头左右便可食用。

但一道菜若只有煮熟的面食,终不能称其为美味,下一步就需处理最重要的汤料。在家常菜中汤料主要是由土豆、青菜、腐竹、茄子、猪肉等组成,通过炒菜的方式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其中的油盐酱醋,味道的浓淡都是由自家平时的习惯所决定,但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汤去调拌河捞面。最后一步便是将河捞面盛于碗底,将汤汁蔬菜浇溉在上面,一道河捞面便告完成。

河捞面的口感较滑熘柔软,比刀削面硬,自有一种嚼劲,成为家家户户所爱的食物。如果来山西旅游,记得一定得吃一顿河捞面噢。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