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玟
曾刮起民歌黑色旋风的歌手罗大佑,澎湃、激情是其鲜明风格,近年得女,回到台北,用时代感悟、故土归属感酝酿出新专辑,曲中熟悉的观音山、淡水河,让听众重新品味专属台湾的幸福。
缓缓的淡水轻流,日夜星斗,闪烁基隆河啊
昨天的冷天,阴雨天,转眼明天艳阳天
古老的艋舺歌谣,穿云跨桥,环河对唱答
就在你耳边你眼前,你慈悲的人间
——罗大佑 〈致观音山〉
小时候,住在西门町开封街2段30号的罗大佑,一开窗户,就能看到静卧淡水河的观音山。
“她像是不变的人,陪伴我半世纪。全世界经济都不好,还是有值得我们珍惜的一些人,一些地方,一些情,”罗大佑这么说。
睽违华语歌坛13年的音乐教父罗大佑,回家了。
定居台北3年后,在5岁女儿、50年老同学、还有陪伴他长大的观音山身上,63岁的罗大佑找到了他一生追寻的归属感,也终于出了新唱片。
此刻,再度倾听罗大佑,他苍劲的嗓子不再像咑咑咑的机关枪,而像一波波沁凉的海浪,轻轻包围燥热的人心。
“给我个温暖的,满怀著温暖的,不愿纷争的家庭;让窗外有蓝天,绿草也如茵;再来点白云;给我些温暖的,体谅而坚强的,彼此保护的心情……”罗大佑唱著。
有人说,罗大佑少了棱角,过气了,不是当年的黑色旋风罗大佑了。但他自剖,就是要把激情拿掉。
没有妥协的音乐坚持
曾经,每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都有罗大佑的歌回荡在耳际。
即使年过六旬,他唱歌的模样,好像一肩可以扛起整个世界,热情火辣犹如命运斗士,而且是已经付出过代价的那种。他沉郁低唱时,那些旋律、那些歌词,一钻入耳朵就被妥妥贴贴收在心底,总在多年后的某一刻,和淡忘的理想、失去的爱情一起密谋,偷偷爬上心头。
他28岁时,一头卷发,黑衣墨镜,发行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一个知识分子对缺乏自由发出抗议,从此改变台湾聆听流行歌曲的方式。
“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假如不喜欢的话,请回到他们的歌声中,因为这中间没有妥协,”唱片文案孤傲宣示。
“他是第一个把摇滚的形式实践地如此彻底、把歌曲的煽动力展示地如此激切的音乐人,以一人之力,把台湾流行音乐从天真带向世故,”乐评人马世芳在《昨日书》中如此评价。
他33岁,单枪匹马到香港闯天下,“就是想看看一个最资本主义的社会,遇到一个社会主义的祖国会怎么样,这是人类历史没有过的啊,”罗大佑回忆。总是背负华人集体意识的罗大佑,自述他住在香港,像是个掮客,做著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最大一宗买卖。…(完整报导,请见《天下杂志》第628期)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天下杂志》网站。
※本文由天下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