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第五德嘉
恐怖小说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还没有智慧型手机的2006年,写了一本小说《手机(Cell)》,在2016年拍成电影《科技浩劫(Cell)》,故事内容是有位网络骇客利用他发明的另类音频,使所有正在使用手机的人类,被召唤出原始的攻击冲动,而造成一连串难以理解的灾难。
数码影音可以击倒人类
虽然这只是恐怖小说,但是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人类「同时进化与同时退化」的双向过程中,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例如著名的「3D龙事件」:日本卡通《神奇宝贝》第38集在1997年12月16日下午6时51分34秒时,动画里电脑控制的疫苗发射导弹,却被皮卡丘用10万伏特电击引爆时,画面中那过度刺激的频繁红蓝交替闪光,就造成了大量民众不适,甚至有150名孩童被当场击倒送医救治。
在电脑高速发展之下,随著运算速度高速增强,大量电脑游戏与网络社群崛起,进而产生另一波的人类进化,所以可以看到许多人被社群软件绑架,几小时、几分钟就想要放出一个动态,无时无刻都在低头在看手机,或是花上所有时间进入游戏世界,直到体力不支才去睡觉休息,不然就是从游戏里突然回到现实世界杀人,更明显的是《精灵宝可梦GO(Pokémon GO)》在全球推出之后,造成的类僵尸状态。
心灵控制者+心灵雕刻师+人工AI
人类世界从古至今,从读心术领域发展出了两大天生好手,一个是心灵控制者(The Mind Controller),他可以随意控制与左右人类的心灵;一个是心灵雕刻师(The Mind Sculptor),他可以用某些不著痕迹的潜意识手法来改变他人的记忆、想法、意志……。
在人工AI出现之后,程序可以撰写,影像可以编辑,心灵控制者与心灵雕刻师他们就受雇于各种产业,并进入商业环境里控制与雕刻人心了。
譬如专家指出,在“Electronic Dance Music(EDM)”领域的著名舞曲,由Calvin Harris演唱的《Summer》,当音乐MV到61秒时,旋律能攫取人心,让听众瞬间融入其中。
科技也为了成交冲流量,当观看者在面对广告画面颜色时,分析师会用A/B测试,来确定不同图片中,哪个最能吸引客户的点击率,进而被黏著在网站上。
所以,新兴行业出现专门分析改变颜色亮度、饱和度、色温、某个颜色的偏差值……的专业人员,或是变更图片在网站上某些特定位置,测试是否能对顾客更有影响力,而这些工程师最后确定能有效控制人类的目光,并影响成交率,也证明了人性是非常容易催眠与操弄的。
好战、幼稚、冲动的e-人格
史丹佛大学精神科医师埃利亚斯.阿布贾乌德(Elias Aboujaoude,MD)提到网络上「虚拟主义」与「e-人格」,他形容「人类横跨在内心数码鸿沟两端」、「融合、搞混e-人格与真实人格、虚拟人生与真实人生、云端运算与脚踏实地的互动与作业。」
他认为虚拟世界不只是让人类变得好战、幼稚、冲动,更唤回「真实冲动」,也就是十七世纪英国研究哲学的专家汤玛士.霍布斯(Thomas Hobbes)提出「自然状态」:
(1)我们会毫不留情地互相竞争,保卫我们的需求、获取物质利益。
(2)我们会因为恐惧互相挑衅与冲突。
(3)我们会追求名誉(或「荣耀」),为了名誉本身或为了追求它的威吓效应—这样别人挑衅我们之前会三思。
以上内容摘自《人格,无法脱机:网络人格如何入侵你的真实人生?(Virtually You: The Dangerous Powers of the E-Personality)》,埃利亚斯.阿布贾乌德(Elias Aboujaoude,MD)著,财信出版,P301~303
末日Z战?
所以,只要一群高手团或是一个孤狼骇客,设计出一个情绪攻击型的影音档放上网络,就能在那一刻冲击人心,其实这些攻势,现在已经由流量骇客(Growth Hacker)设计,并出现在在商业模式之中了。
如果是恶意的攻势,只要选择流量骇客目前用A/B测试,在算法中找出的「在线自我」最高浏览量的时段:「晚上10:50~11:00」,并配合上广告费加强分享扩大,就能在某个程度上将观看者瞬间改变意识,这就是「大量人格异变」攻击,可能提升仇恨与愤怒的潜意识召唤。
幸好各国政府与军情单位已经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打造危机处理小组,面对这个简直是莫名其妙的未来,有关如此趋势,我的建议是:
1.身边人类出现怪异的行为时,尽快走避。
2.多看国际新闻,多知道其他区域发生的特殊事件,避免被新闻窄化,也可以平衡观点。
3.家中储备足够的食物、水、卫生纸与小额外币,以「备而不用亦无妨」的心态来照顾家人。
4.与家人约法三章,除了第一时间若能回家躲避之外,还有紧急集合点A与备用集合点B,至少还有机会找到彼此,互相照应。
总之,e世代里,不少人的性格正在加速异变中,我们不尽要了解其中的可能性,也要提早学习应变措施预防「大量人格异变」。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