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李幸 资料来源:Google地图,维基百科“本那比”词条

温哥华慢游报告”的第一组5篇稿子,写了从广州直飞温哥华,初到温哥华的印象(详见“旅游”或延伸阅读)。于今,住在大温地区本那比市南边的Edmonds社区,已整整一月,除每日有闲在住处周边和大都会区各市游览,还花了3日去西北60公里外的阳光海岸度假。蜜月期过,可以写下进一步的观感了。

本那比市(Burnaby)在温哥华市的东面,是大温哥华都会区地理上的中心,也是大温哥华区域局(Metro Vancouver)的行政中心。该市“面积98.6平方公里,占整个大温哥华地区约4%,人口则达大温地区的10%,有223,218人,密度为2,463.5/km²(2011年)”,是大温地区继温哥华市和素里市后的第三大城市。如果把东南只有15平方公里的二埠(新西敏市)划入,形状就像一个盾牌,顶部(北面)是太平洋延伸进来的海湾,底部(南边)是在这里打了个弯的弗雷泽河(亦译菲沙河)。一面海,一面河,感觉绝佳。而辖地里,又有湖有溪,“地势由海平面一直到海拔370米,最高处位于本那比山上。地貌主要为小山、土坎、河谷和一个冲积平原,这些特点以及其地理位置都深深的影响著城市。”

住处在坡地上,往南几公里,就是弗雷泽河。开车到河边,一直是下坡;家里阳台,可远眺河边的低地。这种缓缓的长长的坡地,从前没住过,觉得新奇;而空气好,透度高,每望出去,总有极目的感觉。


(大温地区图和本那比市的地理位置)

(红线内为本那比辖地,缺了一角的“盾牌”)

本那比于1892年正式成立地方行政架构“区”,100年后(1992年)升级为“市”。地名乃为纪念于1859年探索现在本那比湖一带的欧洲裔移民罗伯特•本那比。

“起初,本那比只是一个郊外农业地区,为邻近的市区提供农产品”。这邻近的市区,是靠海的温哥华市和靠河的新西敏市,后者还是原来的省会。两市相距几十公里,本那比遂成为两市之间的运输走廊,而且关系到全省内陆运输,“由一个典型的农村变成市郊的小市镇。随著大温地区在二战后陆续扩张,本那比也迅速成长”,包括与北温市和列治文一起成为温哥华市第一环卫星城市,“直至今日成为一个主要城市。但是本那比的公园、农地等面积比例仍然是北美各大都市中最高的一个。”

晚餐后散步,往西走3千步下坡路后,就是大片的农地。农地周边,有大片的森林,还有几座别墅,应是农地主人的住处。在大都会区的地理和行政中心所在,见到农人们在农地里摘菜,在工棚里洗菜,著实令人心惊。又想到远隔大洋身处万里之外,不禁生出不知今夕何时之感。

大都会如此这般,方可谓宜居。

(傍晚7时,夕阳还很烈)

(洗一下收成的杨花萝卜,江浙常见)

(正在培育的小青菜,华人喜爱)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