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林旻柔】

印象中的南台湾高雄,是一个工业城市,不过,经过几年的建设与时光交替,高雄市除了增添更多艺文色彩,丰厚的文创能量,在驳二艺术特区及周围的码头艺术区绽放开来之外,在都市景观上,也与几年前有截然不同的样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高雄市的国家级与地方级湿地共有18处,其中,在民国100年完工的“中都湿地公园”,完整串连了高雄市的湿地生态网络,让曾入选2010年“全球百大生态城市”的高雄,创造更高的城市与生活价值。

“中都湿地公园”占地12.6公顷,是高雄市政府的重大工程建设之一,结合中都地区三处公园用地与二处学校预定地,自民国98年纳入重大工程计划,99年开工,100年4月完工启用,每年可提供约112公吨的固碳量。它位于交通流量大、人口稠密的都会区;中都湿地最难能可贵的是,虽是人公开发,但高雄市府仍尽力还原老高雄河海湿地红树林自然生态,且同时保存高雄的产业历史轨迹,并将周边环境、学校预定地等纳入整体考量,讲究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共存,创造一个既和谐又平衡的自然天地。

过去的中都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在日治时代,区内拥有当时规模最大的砖窑场、及酒精、罐头制造厂。台湾光复后,木业原料从南洋经由高雄港进口,此地成为合板木业的聚集地,民国60年代,中都地区就有20几家合板工厂。不过,当时合板木业虽然兴盛,却带来河川严重的污染,在政府规定不得使用爱河运输原木下,产业逐渐外移,老旧厂房及闲置的储木水道,使得周遭杂草丛生,甚至成为治安死角及登革热的温床。

在高雄市政府积极的整顿下,中都地区才有这一个都市重要的绿地。“中都湿地公园”的规划,是借由爱河与海水连接的条件,复育消失的红树林生态、及海岸林带,并结合附近超过百年历史的砖窑场,使公园能同时保有自然物种与产业历史。园区中有一个生态岛,复育多种台湾原生树,也设有游客服务中心、户外生态教室、草坪活动区等景观与教育设施;目前园区内多样性生物种类繁多,已发现有鸟类39种、爬虫类3种、昆虫9种,另有招潮蟹、吴郭鱼、虱目鱼等鱼类。白天可见各种水岸鸟类,夜晚则可见到成群白鹭鸶栖息,该园区可说是在都会中难得一见的美丽绿地。

在充满尘嚣的都市中,有一块属于大自然的湿地,减低工商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调节空气及城市节奏,无非是城市中人们的一大宝贵资产。“中都湿地公园”除了具备自然生态的净化作用外,也链接爱河中下游至高雄港的多处人文景点,大幅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与观光功能;而园内的自然生态景观,不但适合全家踏青出游,夜晚也相当浪漫美丽。过著喧扰都会生活的人们,不必跑远,就近即可亲近大自然、享受轻松悠闲的时光。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