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韩秀娟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当代社会虽然自由度更高,但因为传统习惯的限制,家长对孩子的操控却从未止息。在一些家长的概念世界里,孩子即使已经成年,在人生大事上,还得听“大人言”,否则“吃亏在眼前”。考学、选专业、找工作、结婚,甚至照顾新生一代……孩子与家长似乎总在博弈,而且总被冠以“不听话”的标签。于是,孩子无法真正地为自己负责。孩子在某方面拥有的天赋和潜能,也可能会被湮没在茫茫世俗观念里。

朋友Luna近来经常对我谈起她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拥有一个小小的影音工作室,拍摄自己能够驾驭和属于自己内心的作品,并能够赚得到钱以生存。然而硕士毕业不久的她没有资金积累,更严重的是,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因此甚是苦恼。在家长的期望和自身的追求之间,一道鸿沟就此形成,谁也无法说服和改变对方,苦恼不仅是一方的苦恼。

也是最近,杭州一位63岁的大妈想要怀孕生孩子,缘由竟是:其30岁的女儿因为在读博士一直不肯生孩子。大妈因为著急,于是决定自己生一个。这则事件听起来有点荒诞,女儿很淡定,老妈很疯狂。

世俗要求与孩子自身追求之间的矛盾得不到调和,造成了以上现象。家长的期望必然遵循一些世俗规范,譬如,希望女孩子在毕业后有一份比较稳定和体面的工作,每月有固定的薪水可以领,不必太奔波劳累,继而嫁人生子,过所谓“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日子。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可是,总有那麽一些人,她们内心对于理想的追求像是一团火在燃烧,自己不主动扑灭,就没有人可以扑灭。这与脱俗倒是两回事,因为她们也爱自己的父母家人,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只是不愿意循规蹈矩地把自己过成机械,更喜欢生命中多一些自创的色彩。

一周多前看了一部动画电影——《摇滚藏獒》,其中也有类似的桥段:主人公波弟是雪山村里的一只小藏獒,按照他所在环境的世俗逻辑,只能做一个村庄守卫者。但他却痴迷于摇滚乐,想成为音乐人。这个选择遭到父亲的不解和反对,老藏獒甚至用诡计为他设置阴影,不过弄巧成拙。剧情中矛盾的解决,得益于村里的长者——老牛的一句话,“让他去做自己,让他去寻找他的天堂”,于是父亲决定给儿子一次机会,让他走出村庄去闯荡。经过一番波折,波弟最终实现了音乐梦,并且化解了理想与现实、自我与亲情的冲突,皆大欢喜。

影片似乎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家长可以给孩子一次机会,让他去试,如果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不通,那麽再回到世俗规范中来。

当然,电影的价值观表达比较简单。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可以凭借社会经验,为孩子做相关的风险分析,让孩子产生心理预期,而不是凭一时的冲动或者骨子里的好恶,直接做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甚至发火争吵。作为孩子一方,也应理解父母出发点的合理性。如若成年,应当学会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包括物质和情感依赖,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在理性评估自身的能力和毅力后,做出人生方向选择。

如果把人生比作水,可以是滔滔江河,亦可是涓涓细流;可以昂首高歌,亦可低吟浅唱。上代人在尽好自己义务的同时,为什么不鼓励下一代构建属于他们的人生呢?为什么总要重复昨天的故事呢?作为下一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也可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热爱自己的选择,还有,够勇敢吗?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