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林怡亭报导

DPS

随著年纪越来越老,所要面对的不单是身体机能的退化,心理层面也可能会出现化学变化。一名刚退休62岁陈先生,理应是准备享受退休生活、含饴弄孙享天伦乐,却因抽离了忙碌的工作而顿时失去生活重心,反而出现一些负面的忧郁想法,长期情绪低落、没有胃口、也不愿和家人说话,整天卧躺在床上,这些症状困扰了陈先生半年以上,家人相当担心,因此决定前往医院诊断治疗。

国人忧郁翻倍:老年、青少年族群忧郁症比例高

童综合医院心身科主治医师谢明翰说明,根据一份国人忧郁指标调查显示,15岁以上国人有8.9% 呈现忧郁症状,重郁症达5.2% ,其中65岁以上老人及15-17岁青少年,是两大忧郁症的年龄层,而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另外,中研院郑泰安教授团队刊登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的研究,发现台湾自1990到2010年这20年间,“常见精神疾病”如忧郁症和焦虑症的盛行率从11.5%上升至23.8%,可见忧郁症早已是国人心理健康重要的问题。

不适当治疗方式 恐延误就医时间

有些罹患忧郁症的患者,初期不自觉自己情绪已经出问题了,反而常因忧郁症引起身体上的不适,例如失眠、头晕、疼痛、胸闷或肠胃道等症状而到处求医,或是认为自己运势低落、卡到阴而去庙里收惊或喝符水。直到后来症状未缓解、恶化时,或医疗专科检查不出毛病,才辗转来到心身科或精神科就医。

对此,谢明翰医师说明,忧郁症其实就是情绪上的感冒,任何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时期遭遇,更不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被贴标签或担心他人眼光,而忽略了这些症状,反而耽误治疗的黄金时间,加剧病情恶化。

搭配辅助药物治疗KO忧郁.

前述患者,初起使用第一线抗忧郁症药物,但治疗两、三个礼拜后,症状并未获得缓解,医师希望能够让症状尽快获得改善,建议患者搭配“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辅助使用,使用一个多礼拜后,精神状态好转许多,愿意开口讲话,也会主动打招呼。临床上有些患者可能对于常用的抗忧郁剂(血清素相关制剂)治疗反应较慢或效果不佳,目前已经有些药物可以用来辅助抗忧郁剂,加速忧郁症状的缓解,甚至达到痊愈。

谢明翰医师叮咛,忧郁症患者接受治疗后,要遵从医嘱服药,最好不要挑药服用或是自行停药。若出现副作用也要与医师讨论,找出解决的方法或是调整药物。否则,不但症状无法获得改善,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外,当几乎整天都出现忧郁情绪,对平日嗜好失去兴趣,且情况持续超过两星期,就要特别注意了。只要尽早就医,早期治疗,透过专业医师的协助,一定可以战胜忧郁,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