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梁璃月】

根据Wohlers Associates市场报告,3D打印的市场预计在2016年会达到73.12亿美元,2020年总产值将超过210亿美元,市场潜力无穷。而2014年为全世界3D打印成长幅度最大的一年,3D打印服务与系统及材料的产值达41.03亿美元,较2013年成长35.2%;其中美国占38.1%最多,其次是日本的9.3%、大陆9.2%与德国的8.7%,台湾的排名还在中国之后,仅占1.6%,台湾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根据工研院资料,近几年工研院已经运用金属3D打印技术协助国内厂商开发LED灯具、光学镜片与汽车零件模具,在医材方面则协助厂商设计制作手术器械、手术导板,并与院内生医所、国内教学医院合作具仿生结构之3D打印骨钉,正进行动物试验中。但与国外其它3D打印产业相比,台湾在3D打印这方面发展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一直困在“小规模”的产量而无法迈向产业化。目前产业界大多数是购买小型桌上型3D打印机因应客制化要求小量生产。

(影像来源:工研院)

日前工研院研发出的第一台国人自制的激光金属3D打印设备及材料,可制作10公分及25公分立方体积工件,以金属粉末经激光烧熔层层叠加成型,成品精细度可达50毫微米(µm,相当于头发的半径)、 致密度达99%,透过雪铁龙的金属3D打印机器以及技术,工序至少可减少2至7道制程,还可以精准计算材料成本,从接单到打印只要半天,适合零库存的网络行销。

虽然工研院除了硬件之外,也同步开发钛合金、铝合金、模具钢粉末,预计将来关键技术技转厂商后,产业可从关键材料、设备技术到生产试制服务,打造价格千万元有找的一条龙生产平台,协助国内厂商切入金属3D打印商机,不过从它运用的层面:制作结构繁复的金工饰品、金属模具、医材和零组件、汽车、航太零组件、特殊水路模具、客制化医材及文创珠宝等民生消费产品看来,其实还是主打客制化需求。如果要大量生产就必需要再谨慎规划整条生产线路。

去年科技部公布国家在3D打印产业的未来政策,并且明确定出3D打印产业的目标,预计到2018年要培养百万名专业人才,并且掌握全球30%以上的3D打印产能。但如果仅做小规模客制化的量产其实是无法达到“全球30%以上的3D打印产能”这个目标。针对这个问题,台湾在发展3D打印产业时应该要双管齐下,不止做客制化服务还要同时开发具备量产化潜力的产品。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关键字:3D打印 科技部 工研院 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