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默聲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今年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股東會上宣布,將於年底卸任管理職,對波克夏公司股東,乃至於全球證券市場來說,無疑都是一大震撼。巴菲特於1965年接管波克夏公司,該公司從當年瀕臨倒閉,一夕之間轉為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且早已不經營當年的紡織業,成為沒有核心實業卻能縱橫世界的傳奇。巴菲特半世紀以來,如何透過這家公司實踐他的經營哲學,並透過年度股東會傳播理念,以及他曾購買台積電股票,這其實對世界、對台灣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值得我們重新省思。

巴菲特是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學生,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碩士班進修期間,修了葛拉漢的課,而從此改變他的人生觀,甚至將其投資理念發揚光大,也就是強調投資的安全邊際,購買好公司、好價格,擁有好的護城河就不用擔心股價波動。然而,有趣的事情是,巴菲特購買波克夏公司,其實是出於盛怒,而非真的實踐理念。因為當年該公司瀕臨破產,巴菲特本只是想做短期交易,但因為公司經營層的出價不滿,使其憤而購買下公司多數股權,最後進而重掌公司領導,然而紡織業日薄西山已是事實,最終仍在1985年結束紡織事業,成為一間專以證券交易、購買其他公司股票、經營權的公司,並以此獲得巨大報酬而享譽世界,進而被譽為股神。

巴菲特向來強調價值投資、長期持有的觀念,而這落實在他經營波克夏時購買公司證券的觀念上,例如他喜歡可樂,每次股東會上也都會擺上,並長期持有數十年至今。這好處是,以巴菲特這樣等級的企業家,長年支持一家公司,也就有助於公司的穩定持久,不會因為股價劇烈波動,改變公司的命運。而巴菲特的這項理念,被世人廣為引用,對全球企業經營來說就更強調必須永續,而非大撈一筆後就歇業,這對受雇者、股東來說都是雙贏,對世界企業安定也有很大的作用。

ADDY1665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再來,巴菲特始終看好美國、並強調美國例外論,這在2025年剛舉行的股東會上他又再強調一次。巴菲特和張忠謀等企業家一樣,都出生在二戰前、成長就業於冷戰時期,他們看過美國最輝煌,在金融市場上獨領風騷的年代,而這項優勢也讓美國贏得冷戰,並迄今仍是世界最重要的證券市場。所以巴菲特才會深信不疑,美國的優勢可以持續,因此他始終強調投資美國標普指數、支持美國最好的500大上市企業,更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出手動用龐大資金,投資美國金融業,更說出名言當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也確實如他所說,在金融海嘯後美國市場迅速重整恢復秩序,巴菲特的準確出手,相當於另一個民間聯準會,這對美國在全球市場安定有重要作用。

最後,巴菲特每年都親自用心撰寫自己給股東信,並傳播他的投資哲學,說明自己最近遇到的問題,許多文章案例都已是商學院、管理學院的重要教材。他除了鼓勵購買股票外,也不厭其煩提醒世人,要注意下跌的風險,永遠不要買自己不能長期持有的股票、賠少比賺多更為重要等觀念。

如今,台灣自1990年代開始,證券市場活絡迄今已35年,相較美國百年市場交易歷史仍還有危機挑戰等我們面對。但巴菲特過去經營波克夏半世紀,如今即將卸任,相信我們未來所會遇到的問題,都能從其告訴世人的經典著作、理念,找到解方,讓市場秩序更安定,並造福世上多數的投資人、受雇者與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