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简如闵╱图:小镇文创
近年来台湾的创业浪潮风起云涌,创业的团队、人才往往选择市场大、人脉网络密集的大都市群聚。然而,却有一个人毅然选择离开热闹多变、资源丰富的都市,来到距离台中市区有一个多小时车程、海拔超过800公尺的南投县竹山小镇创业,与志同道合的亲戚朋友翻修一幢幢陈旧的老房子,经营特色民宿、开设以探索永续的文化创意发展经营模式的公司“小镇文创”,为竹山这个原本乏人问津、旅客趋近于零的小镇,带来一年十万的人潮。
“这是一场‘从零到十万’的改变!”何培钧笑著说,他是社会企业“小镇文创”及特色民宿“天空的院子”的老板,近年来积极以许多在地创新的实验,试图让青年回流、提振在地经济,从行动中一步步地形塑竹山的新貌。
荒烟蔓草中邂逅古宅 “天空的院子”诞生
毅然决然来到竹山创业,始于何培钧大学二年级时一次骑電單車上时的邂逅。热爱摄影的他,在这个宁静、没什么观光人潮的小镇,与一栋栋美丽的三合院古厝相遇了。当他看见上百公顷庞大的废弃建筑物群,心里不禁感慨:“社会整体是进步了,但这些美丽的建筑却没落了。”当时的他下定决心,毕业之后要回到这里,为这些美丽的老房子寻找新的生命。
(老宅新生后的“天空的院子”民宿)
长荣医务管理学系毕业后,他没有走上医疗相关的职业,而是勇敢向银行借贷巨款,修复大批老旧屋舍,开设特色民宿“天空的院子”。他将废弃、闲置的老房子被重新赋予新的生命,成为在地文化保存、吸纳外界新点子的聚落,让空间成为社会企业经营的型态。
何培钧在竹山小镇打造出一个在地创业传奇,让原先几乎没有人会来观光的竹山,一跃而成旅游节目、部落客大肆介绍的景点,也成为许多都市人度假、打工换宿青年long stay的场所,就连知名音乐家马修连恩(Matthew Lien)在拜访此地后,也被何培钧的创业故事打动,遂与唱片公司合作同名专辑《天空的院子》,且获得金曲奖肯定。如此,也让何培钧的民宿名气水涨船高,吸引了一波一波前来一探究竟的人。
活络在地产业 山间岁月的共享经济
在竹山创业的过程中,何培钧感觉到在地的资源其实是非常丰富、不虞匮乏的。他认为,在地小镇有地产业面貌是相当多元且齐全的,他也身体力行,将在地生产、在地制造的思维,纳入民宿经营中。他认为一般人往往会以为都市资源很多、创业比较容易,但那样的环境却因为充斥著声音,让人容易迷惘。他说,回到竹山创业的这些年,他深感在地的产业、资源与人脉是相当好创建的,“这里就这么小,怀抱热情与诚心大家就会看见!”
2011年,何培钧又接著创立了“小镇文创股份有限公司”,试图将更多创新的思维与实验带入竹山。“竹山外表没有太大的变化,但里面的人有相当创新的思维。”在小镇文创的经营上,他们引进了“协力设计”、“在地生产”以及“协力销售”的概念,积极集结外部专业资源导入在地产业,借此活络在地经济,让在地创新的想法与服务能有更多成形、推广或是商业化的可能性。。
“未来要把整间民宿打造为‘有收房租的IKEA’!”对他而言,纳入在地产业制造,能与文化意念结合达到更高收益,目前的他与其他员工,正努力把民宿之中会用到的桌子、仔子、肥皂……等等物品,积极地在镇上寻找相应的产业,并大量地使用在地资源,如此一来,当客人在住房的时候,恰好看到喜爱的物品,就能让他向在地店家购买新的产品珍藏。
(来自不同国家、年龄层的青年来到天空的院子换宿)
在地实验室 打造在地创新产品预购集资网站
然而,在经营民宿的过程中,何培钧也发觉竹山这个地方“有产业,但没有年轻人”,显示出高龄化、小镇的青年人口严重外移的危机。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须将民宿经营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有创意、喜爱以打工换宿游历各方的年轻人,来到这个地方贡献自己的智慧。“我认为创业不要光用少数创办人的脑袋想事情,而是要开放一个系统,让几十个、几百个人帮你想!”因此,他鼓励来这里的青年,运用自己的专长,以一件作品、一种体验,或是研究的方式,在竹山这个在地实验室找到能够对此有所改变的实践。在小镇文创推出的众多服务,如竹山的竹子编成的QR code、在地创业的讲座课程……等等,都是许多来此换宿的客人灵光乍现或是深入研究后激荡出的想法。
近来,何培钧更受到都市很夯的群众募资概念影响,期盼在竹山打造打造一个在地新产品与服务销售的预购集资网站。他认为,群众募资的理念与经营方式值得发展,但他也认为群众募资最理想的状态即是回归到台湾不同乡镇。“若有人在群众募资网站提出想在屏东县枋寮执行的构想,平台公司要如何创建健全的在地审查机制?”何培钧说,在他的理想中,这些提案机制应要回到台湾各个乡镇,让熟悉在地情势的员工评估、现勘,才能在创新的理念被提出后,能有良善的咨询与品质管控机制。
选择比热情重要 十年走来始终如一的行销术
回首自己来到竹山小镇创业的十年,何培钧语重心长的说:“专注比热情重要,不要说有了感觉再去做,要做到有感觉为止。”他认为打开去做的契机,并对于自己的理念与品牌有所坚持是相当重要的态度。
在何培均的观念中,他认为企业最强的行销,必须要做到:“十年都讲同一件事。”相较于五光十色的大都市容易使人迷惘,他认为待在乡村创业让他能够专注且不断打磨自己的实力,他说:“因为外在的声音改变自己太多,最后会连自己也感到困惑,不太确定怎么走下去。”
下一个十年,何培钧希望能将民宿中会用到的三十二种品项,达到完全竹山生产的模式。小镇文创希望能将这样在地创业、经营群众募资的方式复制、推广到台湾不同乡镇,何培钧表示,透过确立一个明确的价值,让参与其中的大家义无反顾地实践,如此将把乡镇的故事,集成、串联起来,引进更多资源,而这恰也回应了“小镇文创”创立的初衷。
(社企流编辑于采访后与小镇文创创办人何培钧合影)
本图/文由“社企流”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何培钧—一场从零到十万的在地创业奇迹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创业精神要坚持相信
借由跨国平台 创业家加速取得国际资金
站在硅谷 离世界更近
Kim HyungSoo—用手机游戏号召玩家,为地球种下50万棵树
余宛如—有公平的权力,才有公平的价格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