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莊清隆 

以色列在當地時間6月13日凌晨,對伊朗發動代號「崛起之獅」(Rising Lion)的閃電襲擊。對伊朗首都德黑蘭、核研究設施及軍事基地等數十處發動空襲。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證實許多高階軍官和科學家在此次襲擊中喪命,將對以色列進行強烈報復,決不放過。以色列的閃電突襲戰,勢如破竹,聲勢驚人,但如深入探討,其實以色列根本沒有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麼強大。以色列只是個一萬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所有糧食、資源、技術、裝備都靠進口,根本沒有戰略縱深,更沒有相持能力,如果美國不那麼偏袒,不給那麼多的飛機、彈藥,不提供雷達、衛星、情報支援……以色列不要說能不能打過伊朗,它能不能打贏黎巴嫩都難說。

很多人高估了以色列,以為他們技術先進、武力強大,但忘了他們畢竟是個小國,彈藥都不能完全自產,需要來自美國的援助,以色列只有2.5萬常備軍和30多萬預備役。以色列最大的優勢是空中優勢,但它的彈藥和飛機不是無限的。

以色列要是真有碾壓周圍的武力,就不會玩偷襲、暗殺這種不入流的手段了。

以色列更強的是它的輿論宣傳水準,他們通過資本買通了全世界的傳媒,以至於整個世界都在宣傳他們的“強大”、“先進”、“打贏了”,而對於他們不利的消息被各種封鎖……就像是這次伊以衝突中,以色列占的便宜被大書特書加以放大,以色列吃的虧,卻少有人知曉,人們只知道以色列開著美國的飛機在伊朗上空肆虐,卻看不到以色列的防空系統徹底被打爛,流星雨一樣的導彈砸在以色列的電廠、煉油廠、情報機構頭上。

最新的消息是6月18日淩晨,伊朗方面發動了第12輪導彈襲擊。400秒,從伊朗發射到命中目標,雙方死傷已超3200人。川普在社交媒體上怒吼,勒令伊朗“無條件投降”。

以色列放話要繼續空襲德黑蘭,甚至不排除斬首伊朗領袖,雙方越打越凶。最新一輪衝突,從6月17日夜間持續到18日凌晨,伊朗革命衛隊發起的行動不同於以往的“廣撒網”式轟炸。伊朗這次學聰明了,先用數百架低成本無人機和老式導彈,鋪天蓋地地沖向以色列,逼迫以色列耗費攔截彈藥。當以色列的“箭”式反導系統和美制“愛國者”導彈忙得焦頭爛額時,伊朗發射“法塔赫-1”高超音速導彈。這種導彈能在400秒內跨越1500公里,速度快到讓以色列的雷達幾乎來不及反應。以色列海法的一座發電廠和特拉維夫附近的空軍基地,就這樣被精准命中,火光映紅了半邊天。

伊朗雖然戰略戰術水準差,內部不團結,但它畢竟是中東唯二的兩個體系完整、產能強大的工業國,如果像目前這樣打下去,伊朗可以承擔的傷害,比以色列大得多,因為伊朗國土面積165萬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一億,戰略縱深是以色列的百倍,戰爭潛力是以色列的十倍……它是不怕持久戰與消耗戰的。

伊朗的問題很大,以色列的問題也不小。

按照正常的邏輯,一個人如果真的優勢很大、勝券在握,它是不會採取非常極端、冒險、賭博的手段……特別是用暗殺偷襲這種不入流的恐怖主義手段。

因為這一招只要無法第一時間殺死對手,無法使得對手崩潰,逼得對手投降,那麼麻煩就會落到自己一邊……這種人口小、戰略縱深狹窄、物資彈藥都靠外援的“地方土霸”,只要陷入持久戰、消耗戰,那麼它就會面臨無休無止的打擊,就會永無寧日。

有人認為,伊朗那麼多大人物都被偷襲暗殺掉了,伊朗內部那麼多親美派、妥協派、甚至還有內鬼,被滲透得千瘡百孔,所以伊要完蛋了;但即便伊朗死了那麼多高級指揮官、內部那麼多問題,它依然發動了高烈度的彈道導彈攻擊,對以色列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由此可見,伊朗內部的破事,並不影響伊朗的反擊。

ADEY1954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實際上,很多人忘了一件事,伊朗再拉胯,它也和美國、以色列硬碰硬鬥了幾十年了,它敢於轟炸美軍基地、敢於逮捕整支美軍小隊、敢於援助哈馬斯、真主党、胡塞武裝,構建“抵抗之弧”……雖然現在整個體系遭遇了巨大的挫敗,但伊朗依然在抵抗。特拉維夫和海法的火光和廢墟證明了一切。

有人總說伊朗爛透了、抵抗派被清洗、內鬼間諜滿地跑,那麼這幾天密集而有效的導彈攻擊又是誰打的?

所以,真相是,伊朗在危險中,以色列也在危險中,伊朗是草台班子,以色列也是草台班子,沒有誰比誰高明……它倆國土不接壤,所以遠程的轟炸和空襲會長期消耗下去。伊朗的弱點是防空不行、情報拉胯;以色列的弱點是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它撐不住一場高強度長時間的消耗戰,而伊朗人夠多、導彈夠多、國土面積有優勢,長期消耗下去,對伊朗有利。

歷史上,這麼蠻幹的小國,從未贏得勝利。

以色列越兇殘、越極端,伊朗就越不容易妥協,反抗者就越多,以色列的“永無寧日”,不是個形容詞,是個事實陳述。

又據 CCTV 國際時訊報導,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于 6 月 17 日發表視頻聲明,敦促德黑蘭居民撤離以“保全生命安全”,他甚至威脅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警告他“可能重蹈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的覆轍”。而美國總統川普更是離譜,他在社交媒體上居然公開勒令伊朗“無條件投降。”川普和卡茨的恐嚇言論在國內外引起一陣不小的騷動。讓人想到二次大戰後期美國總統杜魯門呼籲日本投降的歷史畫面。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市投下原子彈。16小時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再次呼籲日本無條投降,警告他們將「迎來前所未見的空中毀滅之雨」。

當時美國是以正義之師,要求侵略者日本「無條件投降」,所以師出有名,所謂「無條件投降」當然是指投降後,投降者被勝利者任宰任割,沒有反對的權力。只是諷刺的是這次美國是為侵略者以色列,勒令被侵略者伊朗要「無條件投降」,美國道德的墮落,大概耶穌聽了都要掉淚。

川普最近宣布,可能會再花兩周時間決定是否讓美國正式介入以伊衝突。

綜合《紐約時報》與其他外媒報導,若川普真打算善用這段時間,他將可評估以色列6天來對伊朗的密集轟炸,是否讓伊朗高層改變心意,也可能是「給伊朗一條下台階」的做法。不過,也可能反而讓伊朗態度更為強硬,堅決不讓步。

美國打了兩次波斯灣戰爭,1991年的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2003年的第二次海灣戰爭,理由是聲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威脅。兩次對伊拉克開戰都獲得多國組成的聯軍支持,甚至分攤軍費。

但今天的美國,川普對盟國尖酸刻薄,已不復當年之號召力與道德感,他們甚至發言加以批評。美國若想再次發動類似對伊拉克戰爭這般規模的軍事行動,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國際支持層面來看,都面臨著重重困難。

其次,從地理和軍事行動的角度分析,伊朗與以色列相隔 1000 多公里。若以色列不派出地面部隊,根本無法實現所謂“活捉哈梅內伊”的目標。而且,伊朗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多樣,即便美國和以色列頭腦發熱出動地面部隊,也如同蟑螂掉進大海,有去無回。廣闊的國土和複雜的地形為伊朗的防禦提供了天然屏障,使得外部軍事力量難以輕易深入並達成作戰目標。

再看美國的軍事戰鬥力,今非昔比,大不如前,呈現出日薄西山、江河日下的態勢。近年來,美國在軍事行動中鮮有勝績。阿富汗戰爭便是典型例證,美國大兵在阿富汗遭遇大潰逃,這一慘痛經歷足以說明問題所在,就連裝備簡陋的胡賽“拖鞋軍”都能讓全副武裝的美國大兵狼狽不堪,又何談攻打伊朗?

不過,部分專家認為,川普週四的表態也可能是一次策略性欺敵,意圖讓伊朗放鬆戒備。退役海軍上將、前美國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史塔夫里迪斯(James G. Stavridis)在CNN上表示:「這可能只是掩護,實際上是為了立即開戰鋪路,也許這是個非常巧妙的誘敵之計,目的是讓伊朗陷入鬆懈。」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也一直在敦促川普出手,動用以色列本身不具備的武器。

但是,制約美國以色列不敢對伊朗發動地面戰的最大關鍵因素,是伊朗背後還存在著東方兩大足以對美國構成毀滅性威脅的隱形力量,它們一直密切關注著局勢發展,猶如潛伏的猛獸,就等著美國貿然下場。這兩大力量猶如高懸在美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牽制著美國,讓美國心有忌憚,不得不在伊朗問題上謹慎行事。

所以伊以之戰,伊朗相對以色列,國土面積廣闊,承受戰爭的能力遠遠勝過以色列。以色列國土狹小、資源有限,一旦陷入長期戰爭,其戰爭潛力將很快面臨枯竭。只要伊朗堅持每天導彈無人機攻擊,打騷擾戰,讓以色列疲於奔命,士兵在恐懼與疲憊中掙扎,不僅會永無寧日。只要戰爭陷入持久泥淖戰,到那時,以色列即便不死,也要斷手斷腳斷肋骨!難以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