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王清厚

內政部日前公布5月全台出生人數僅8433人,為史上單月新低,連二月探底,總人口也續降至2335萬人,已連續17個月負成長,少子化問題愈趨嚴峻。

政府為提高生育率,從減稅、補貼、擴大幼兒學前扣除額適用範圍及額度,及嬰兒出生起直到滿6歲前的每一年,家長都能列報扣除,扣除金額也全面調高,同時也已經取消排富條款。此外,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試辦彈性育嬰留停等措施,鼓勵生育;另為減緩勞動市場衝擊,也持續擴大中高齡及婦女勞動參與進入就業市場,但生育率却持續降低。

過往農業社會衣食不足,遑論育樂?平均一家六、七口, 長輩們是如何走過來?憑著「願做牛免驚嘸田犁」、「一枝草一點露」、「多生一個,只多一雙筷、一個碗」,節衣縮食,「增產報國」,天無絕人生路,繼起宇宙的生命。是以生命倫理教育要從家庭、校園紮根,認識生命、生存、生活的意義,深值當局探討。

ADEY1955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同時,幾十年來,隨著社會文明進步,男女性別平等,不僅是法律上的平等,也包括社會和文化上的平等,目標是營造一個讓所有性別的人都能充分發揮潛能環境 。因此女性教育程度、就業機會、所得能力、社會地位在在超過男性不計其數;女性自主性變高,已不再如同過往農業社會時代「嫁尪吃尪」,結婚不再是避風港,似無必要,不婚反而逍遙自由自在。 面對女男平權,要如何改變女性的新思維,在社會地位、家庭倫理、婚姻建立等取得平衡點,是政府繼性別平等推動後的努力目標,政府允宜補強性別平權的附帶措施。

近年歐美西風漸進,吾人傳統倫理美德日漸斲喪。科技文明發達,摧毀天倫之樂的追求,視養兒育女為負擔,「養兒防老」觀念漸漸淡薄,甚而顛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解決人口老化、少子化,吾人固有傳統倫理道德,需要從小做起,政府要加強教育宣導,社會媒體積極配合推廣,家庭教育尤為關鍵所在。

經濟及所得結構固然影響生育率,但倫理道德的灌輸最為主因。不婚不育與家庭倫理,學校道德教育等密不可分。提升生育率,既然不是用錢能解決,因此要提高生育率,要從校園、家庭倫理道德教育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