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前阵子爆发的黄香蕉之乱,也看出台湾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从农民生产到消费者购入,这过程中无论农民还是消费者,都被剥了好几层皮。加上食安问题不断,许多人纷纷开始喊出“支持小农”的口号,而“食通信”更是直接让消费者和农家面对面交流,将传统农业带到新的路上。

(责任编辑:许晴瑄)

图片来源:博客来

来到稻田的都市人所收获的东西

二○一四年秋天,以秋田某片泥泞未干的稻田为舞台,一场小小的革命正在发生。

正好就在一年前,《东北食通信》特集介绍了秋田县潟上市的菊地晃生(41 岁)。他是和我同年的帅气米农,坚持以不翻土不犁田,仅靠自然力孕育植物的农法“不翻土栽培”,来栽种对人和自然都友善的稻米满载著菊地先生的人生经历、哲学、世界观、生产现场的各种创意、讲究和辛苦,还有感动的杂志,随著他的米一起送到读者手中。

然而就在一年后,菊地先生却掉进了地狱的深渊。稻米的收成完全不如预期。

碰上连日的雨水,加上又错过了放水晒田的最佳时机。通常会把田水放干的收割季,却因为农法的关系田土仍维持湿润,因此整个田地都处于极为泥泞的状态,即使出动了割稻机也是卡在田间进退两难。

亲手培育殷殷期盼的稻米好不容易长到了收割期,菊地和太太、两个小孩一家四口总动员人工割稻,一天也只能收不到三分地,还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收割的时机决定了稻米的品质与味道、口感,对农夫而言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在濒临绝望之际,菊地先生想出了一个单纯的方法:出声求援。二○一四年九月廿七日,在当时约九百人的脸书读者社团里,他把决心化做文字说明现况。节录当时内容如下:

我想拜托一百位左右的朋友来帮忙收割。即使明天开始也十分欢迎。我们会致赠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 4.5 公斤不翻土、无农药的稻米,并供应食、宿。但很抱歉,我们无法支应各位的交通费。(略)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请托,恳请各位前来帮忙。

拜托大家来帮忙的是面积约一公顷,大约一个棒球场面积的手工割稻工作。虽说是读者,但仍是素未谋面的他人;会对著这些人低下头来,说出“这辈子最大的请托”这种话,肯定是发生不得了的状况了吧。

那封留言的后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以读者为首,一群人请了年假,自掏腰包陆陆续续从都市赶往产地,脱下皮鞋踩进田间,加入了割稻工作。

听说有从关西飞驰而来的读者,也有特地跟大学请假近一周赶来的大学生,总计共有二百人。更让我惊讶的是,还有许多不是我们情报志读者的人也赶去了。

听志工描述当时状况,田地远比想像中的更湿软,稍不注意用力一点踩进去话,脚就拔不出来。小朋友常什么也不想就踏进田里去,后来才发现土重到让人动弹不得,大人不来救援的话根本拔不出脚来。

再加上是用不翻土的农法,田里面长满了杂草。大家或光著脚或穿著长靴踏在田里,刷刷刷地帮忙割稻。

在此刻有所行动的不只是读者。当时《东北食通信》刊载过的七、八位生产者,将自家生产的青菜、帆立贝、海苔和牛肉等,陆陆续续送到菊地先生家,作为志工伙食之用。替“再来一碗 LIVE”活动命名的农友,白石长利先生还主动联系其他生产者,大家甚至事先互通有无,细心地错开寄送食材的时间。

当生产者不得不出声求救,发出 SOS 信号时,最能体会当下危急状况以及心境的,莫过于同为生产者的人吧。

听到白石先生说的:“大家在各自的地方都有要照顾的事情,要抽身过去实在不太容易,但至少要把加油的心意送到。”一席话,我觉得他实在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心中万分佩服。

菊地太太和前去帮忙的读者精心烹调各种食材,丰盛的料理摆了满桌,现场变成《东北食通信》食材大集合的餐宴会场。大家围成一圈一起享用,志工们用完餐后再度上工,菊地先生自己不怎么动快子,反而四处游走劝大家多吃多吃。

 

活动信息

 

“超市里堆得成排成列的食材,它们背后都有故事。

培育这些食材的,究竟是怎样的人?走过什么样的人生?

阅读情报志后,亲手料理食材,和重要的人一起围坐在餐桌前享用。

利用社群网络,实际向生产者说声‘谢谢招待’,再一次感受吃的快乐。”

───高桥博之《食鲜限时批》

 

✦“食通信”是什么?

在日本东北,每月寄送当地农渔民生产的食材、并随食材附上产地和生产者的介绍。名为“东北食通信”的食材情报志于 2013 年七月创刊,尔后继以联盟方式向日本各地发展属于当地的“食通信”。创办人高桥博之先生也曾来台举办交流分享会,现在台湾也正发展当地的“食通信”,于各地萌芽并集思广益,酝酿属于台湾在地的食材情报志。

台日有著相似的历史背景和结构转型,使得台湾和日本的农村面临雷同的困境,“食通信”鼓吹的不是移居乡间或假日交流,而是借由食物,产生真实的人际互动,达到城乡共存。

✦ 关于“米”的食材情报志──《米通信》

为台湾米风土的行脚纪录。一句朋友的叮咛的“好好吃饭”开始思考著台湾的米食文化。食风土始于米,每个故乡都有自己的米,跟料理,于是米通信启程,寻米,煮饭,向每个遇见的妈妈学,叨扰地进到农家家里吃饭,挖出农家妈妈冰箱里自家吃的渍酱物。 连米带在地手作发酵食随内容附上,三款米种,二式炊米提案,看得见书写的文字,也能亲手料理米食。

8/6 周日晚上,一起来听听日本食通信联盟在当地是如何去发行和运作,以及台湾各地始动者的脉络,同时也暸解身在台湾制作《米通信》刊物的团队,他们的团队初衷和历程、并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

讲座信息

✦ 时间:8/6(日)19:00 开始、18:30 入场

✦ 地点:青鸟书店(台北市中正区八德路一段一号 玻璃屋二楼)

✦ 入场方式:150 元(附台湾在地茶饮,当日现场缴交)

✦ 报名链接:https://goo.gl/KSpm5U(填写后即完成报名!)

✦ 讲者:简嘉颍|日本食通信联盟・台湾开拓联络人(采视讯连                       线)

杨璨如|食通信台湾发起人

顾 玮|《米通信》创办人

冯忠恬|《米通信》主编

✦ 共同主办:青鸟书店、社团法人台湾一起梦想公益协会

(本文摘录经“远足文化”出版社同意授权青鸟书店于 BuzzOrange 刊载,并同意 BuzzOrange 编写导读与修订标题,推荐书名为《食鲜限时批:日本食通信挑战全记录》。 首图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