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新媒体世代 | What’s Next for New Media

(新媒体世代 / 苏怡帆、王奕程)今天最让媒体圈震惊的新闻,莫过于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在弗吉尼亚州的地方电视台 WDBJ7 的记者艾里森· 帕克(Alison Parker)和摄影记者亚当· 沃德(Adam Ward),在美国当地时间(26 日)早上现场直播采访时,遭在 2013 年被解雇的前公司同事韦斯特·李·弗莱纳根(Vester Lee Flanagan)枪杀身亡。而凶嫌韦斯特·李·弗莱纳根,电视广播的化名是布莱斯· 威廉斯(Bryce Williams),随后举枪自杀身亡。

我们从媒体人的角度,来谈谈对这起枪杀事件的四点数码观察与反思。

第一、案发现场影片的使用

这起事件总共有两个现场直击影片,一个是来自被杀害的摄影记者亚当· 沃德,在倒地前所拍摄的现场连线画面,摄影机最后镜头捕捉到凶手影像。另一个则是由凶嫌韦斯特·李·弗莱纳根拍摄的行凶画面,在作案后自行上载至社群媒体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

如何使用这些现场影像,成为许多媒体人的讨论话题。资深新闻人同时也是波因特新闻学院(Poynter Institute)教师的艾尔·汤普金斯(Al Tompkins)表示:“这取决于为什么你要使用这些影片、如何使用,以及使用多久。”

考量新闻中的画面呈现,很重要的依据是这些影像是否有提供必要信息给阅听者,对于观众而言是否有新闻价值。如同艾尔·汤普金斯的分析,在枪杀新闻发生的“当下”,由于对新闻线索掌握不足,提供摄影记者亚当· 沃德拍摄到的凶嫌画面,有其信息必要性;然而,当事态发展渐趋明朗后,现场影片的新闻价值将越来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需要呈现凶嫌镜头,应该考虑使用截图或静音,来取代播放完整现场影片,避免阅听人接触到令他们不安的内容,像是影片中的尖叫声与枪击声。

而凶嫌自行拍摄的行凶画面的使用,则引起更多争议。固然该影像是从凶嫌的角度出发,捕捉到现场的完整画面,可能有其新闻性,然而这些影像类似凶手的行凶自白和“成果”展示,新闻台播出后,可能会助长凶嫌的满足感,甚至进一步鼓励模仿犯罪行为。

值得新闻媒体思考的是,新闻影片的呈现,是否对于观众理解整个新闻内容,有实质帮助?还是可能会加深阅听者恐惧、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以及增添受害者亲友的伤痛?

举《卫报》新闻编辑室为例,他们决定在这次的新闻播报中,不上载影片内容。根据《波因特》报导,《卫报》发言人表示“由于星期三弗吉尼亚州事件流出的影片中,有著使人困扰的内容,我们决定不在网站与社群媒体上,分享这些影片。强调或是分享这些影像,对于受害者家属太过麻木不仁,且会为观看者带来不安的情绪。”

在数码网络的时代,这些考量与新闻伦理的拿捏格外重要,因为网络的永久性、易搜寻性,与社群媒体的快速传播性,将可能会加深这些信息带来的潜在伤害。

第二、社群媒体的影片分享与自动播放

前述提到,凶嫌在行凶後随即在个人 Twitter 和 Facebook 页面,上载自行拍摄的现场行凶实录,与他对两名受害记者的愤怒。根据《华尔街日报》报导,Twitter 在凶嫌上载影片的八分钟后,随即删除该帐号,而 Facebook 也表示移除了凶手的个人帐号,与另外打开的个人专页。

其实这不是社群媒体第一次处理用户上载的暴力影像,先前各社群媒体,也纷纷删除伊斯兰国斩首影片,与相关帐号。Facebook 的社群守则中提到,禁止用户“庆祝任何行凶行为”,而 YouTube 影片如果受到用户检举违反社群守则,也会受到移除。

虽然社群媒体实时删除原始影片,然而凶嫌上载的行凶影像,还是快速地在社群媒体上被分享和传递,有些用户甚至使用手机翻拍萤幕内容,再上载到社群媒体。更糟糕地是,由于 Facebook 和 Twitter 皆采取自动播放(静音)影片模式,因此阅听人可能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直接暴露在这些画面中。

的确这些分享影片和自动播放内容,可能令人不安,但阅听人仍是有选择的。每一个社群媒体的用户,除了可以按下暂停播放键外,更重要的是拒绝分享这些暴力画面,避免更多用户面临不必要的暴露。尤其在线用户年龄分层并不完善,很多潜在暴露造成的伤害,可能是难以估计的。

同时,每一个阅听者,也可以主动告知张贴这些影片的用户“移除分享内容”,并提醒其他用户不要观看、不要分享。美国家庭在线安全机构政策总监,去年接受《华盛顿邮报》访问时表示,“由用户发声的”拒绝分享”信息是很强大的。这会唤起大众对这个议题的重视,并让用户思考这些内容对其他人的影响。”

在在线信息快速流通的时代,除了社群媒体平台应该要有更好的监督与管理机制,阅听人也应该提高意识,试著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阻止网络恶意信息的流窜,降低对在线社群的潜在危害。

第三、社群媒体的新闻角色

如果仔细观察这起新闻事件的在线报导,尤其是事件发生初期的新闻内容,将会看到非常多的“社群媒体内容引用”。最常见的引用来源是 Twitter 和 Facebook,像是受害女记者艾里森· 帕克的男朋友,同时也是该地方电视台的主播克里斯·赫斯特(Chris Hurst),事件发生后,在 Twitter 上分享了他和艾里森· 帕克的亲密合照,并留言表示他的想念和悲痛,该留言和合照也随即出现在各个新闻版面中。

其他被引用的社群媒体来源还包括 LinkedIn,像是《华盛顿邮报》报导中,即采用受害摄影记者亚当· 沃德的 Facebook 和 LinkedIn 个人页面信息,来描述他的学经历。同一篇报导也透过凶嫌 LinkedIn 上的资料,讲述他的工作经历。

这也反映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拉斯· 威尔纳特(Lars Willnat)和大卫· 韦弗(David H. Weaver),去年发布的“数码时代的美国记者”报告内容,研究人员访谈 1,080 名美国记者,结果发现八成的记者会透过社群媒体,来追踪突发新闻;五成的记者会透过社群媒体,寻找额外信息和来源;而大约两成的记者会借着社群媒体,来确认信息内容。突发新闻发生时,随时追踪 Twitter 上相关关键字与帐号的动向,已然成为许多美国记者的工作流程之一。

只是当使用社群媒体上的用户产制内容,作为新闻报导时,除了需验证信息真实性,尽量避免使用单方面说词,或引用错误信息的情况发生,同时需保护资料来源者的权益,像是注意信息隐私权,与揭露信息对相关人士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四、网络社群支持的快速成形

这场悲剧性的枪杀事件,无疑对许多新闻工作者十分震撼。两名记者在现场直播中被枪杀,被播出的现场画面是由受害者拍摄,而凶手竟是同业人员,也是公司的前雇员。同时,媒体圈内出现讨论声浪,议论著新闻记者出外景时,可能会暴露在哪些潜在危险中,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这场悲剧除了哀伤外,还带来了情绪上的恐惧。

因此许多新闻人员,包过主播、制作人和记者等,纷纷在 Twitter 上透过“#我们和WDBJ站在同一阵线”(#WeStandWithWDBJ)的标签串联,除了表达对枪杀事件的哀恸,也用文字和图片来表达对彼此的鼓励和支持。

像是美国广播公司(ABC)德州奥斯汀地方电视台 KVUE 的记者陈薇琪(Vicki Chen暂译),在 Twitter 上分享“新闻团队:加入我们的行列,一起说出#我们和WDBJ站在同一阵线。在今天,对于身为新闻记者,(我)感到十分骄傲且无所畏惧。”的文字,以及他和另一摄影记者出外景的画面。这些画面分享和文字打气,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可说是十分温暖,且让他们不安的情绪有了宣泄的出口。

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之际,新闻媒体要思考的是,在追求“新闻实时性”与“网络流量”的同时,是否也做到严格审视画面的处理、谨慎选择文字的使用,和小心挑选分享的链接,避免为阅听者和相关人士,带来任何潜在的负面影响和二度伤害。

同时,不只新闻媒体,用户也要时时提醒自己,透过在线监督、拒绝不当新闻内容,与主动发声,一起营造让人安心的在线社群与媒体环境。

(注)引用新闻来源:Poynter 1, 2, The American Journalist in the Digital Age, Wall Street Journal, & Washington Post 1, 2

本图/文由“新媒体世代”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出处:“美国电视记者枪杀案”的四点数码观察与反思:打造更好的在线媒体环境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